特报评:加速走向蓝色经济深海区

发布时间:2018-08-08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潘峰

发展蓝色经济,深圳既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也有强劲扎实的现实基础,蓝色经济将会是深圳最富有潜力的经济增长极。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赵强

市政府常务会议日前审议并原则通过《深圳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重大机遇,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在其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赋予深圳的新使命。对于深圳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必须迎难而上,统筹规划,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才能向海而生,不负重托。《规划》是指导未来深圳海岸带地区保护与利用的总体性层面规划,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陆海空间格局和统筹陆海资源配置等的战略蓝图和行动纲领。《规划》的审议通过,意味着深圳向着被称为“蓝色经济”的海洋经济深海区又加速迈进了一大步,建设更具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美好前景更加清晰。

发展蓝色经济,深圳既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也有强劲扎实的现实基础,蓝色经济将会是深圳最富有潜力的经济增长极。深圳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经济特区所享有的政策优势,使得深圳的蓝色经济发展势头日益强劲,数据显示,深圳涉海企业及相关企业达到了11.7万家,2016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480亿元,约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8%。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使命新任务,给深圳加快发展蓝色经济带来了新动力。到2020年深圳全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设定目标是要达到3000亿元,《规划》使得迈向目标的步伐更加精细,更有方向感,实现既定目标的进程必将加速。

但是,必须认识到,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经济功能并不是唯一指标,海洋功能、生态指标以及城市软实力,都影响着深圳能否跻身于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列。当前,尽管深圳的蓝色经济指标表现抢眼,但在2017年挪威发布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排名榜上,深圳并未入选。这个排名自有其局限性,深圳不必因为落选而妄自菲薄,但排名揭示出深圳在航运服务、金融法律、科技教育等城市软实力方面的薄弱点,则必须引起重视。诚如相关专家所指出的,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挑战主要是国内和国际的认可度。所以,深圳加速走向蓝色经济深海区,必须正视海洋领域人才短缺、涉海企业数量大而规模小、海洋教育基础薄弱、顶层规划有待完善等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规划》的审议通过,是深圳在顶层规划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从《规划》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是将“保护”置于“利用”之前,这样的排列次序体现出“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价值秩序。《规划》对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从“绿色生态、活力共享、功能提升、区域合作”四个方面推进创造“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这样的发展路径,关注到了市民群众对海洋空间景观的开放性需求,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更克服了偏重开发利用而忽略生态保护的发展弊端,还有助于树立我国在国际海运领域的正义形象,让深圳建设中的全球海洋中心获得更广泛的认可,更具影响力。

《规划》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理论体系和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规划》做出的创新与努力,不仅助力深圳加速走向蓝色经济深海区,更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为全国提供了一个样本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