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稿件库

精准扶贫示范村 美丽乡村新样本

发布时间:2019-12-11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邓雪婷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讯 稻浪滚滚遥映青山,白墙黛瓦遍洒斜阳。深秋的黄昏,走进建村已有400年历史的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一幅宁静祥和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铺展在眼前。

这里地势形似金锅,传说,一位仙人脚下神力,路过此处,留下足印大如坑,因此得名“仙坑”。濂溪河从南到北穿村而过,汇入东江。村庄的古建筑和客家文化遗产保留完好,有20座清代客家方形围屋,被评为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但受制于地处偏僻交通条件不便、村集体经济薄弱等,仙坑村属于省定相对贫困村。

俯瞰仙坑村。

2016年,根据盐田区委区政府部署,沙头角街道办和盐田区信访局开始对口帮扶仙坑村,这成为仙坑村“蝶变故事”的开端。

4年来,扶贫驻村工作队坚持党建引领,抓党建强治理促脱贫,做实做精基层党建,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狠抓产业帮扶和民生项目帮扶,请来实力外援——万科集团,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经济从3万元增长到12万元,58户贫困户(182人)已有47户(165人)实现脱贫,脱贫率90%。2018年,扶贫驻村工作队获评“广东省2016-2018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2019年,仙坑村脱颖而出,获评“广东省十大美丽乡村”,是河源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庄。

产业帮扶

家门口实现脱贫梦

在仙坑村村口的西肩公坳山上,一垄垄茶树层层叠叠,连片的绿色随着山峦起伏,承载着村民们脱贫的希望。精准扶贫项目——仙坑客家红生态茶园就坐落于此。

“仙坑村是传统的茶叶产区,从古至今,村民们都有种茶、制茶的传统和习惯,出产的茶叶色清、味甘、香悠。但是长期以来,这里缺少叫得响、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仙坑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刘启煜介绍,2016年5月,扶贫驻村工作队入驻后,就把产业脱贫的焦点放在茶叶上,深挖当地的特色资源,增强造血能力,力推长效脱贫。

2016年10月,沙头角街道办筹资150万元,以村集体的名义买下返乡创业能人叶晨阳创办的河源市客家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100亩老茶园产权,双方开展合作,按照“公司+农户”模式,打造以有机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以及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仙坑客家红生态茶园”产业基地。

目前,全村有27户贫困户入股茶园,带动全镇劳动力1000多人。项目实施后,每年为村里创造收益24万元以上,其中80%用于农户分红、2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村民叶秀娣家上有80岁的老人,下有4个孩子,由于要照顾家庭,夫妻俩不能外出打工,缺少收入来源,日子越过越穷。扶贫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将夫妻俩纳入种茶的队伍,并积极把他们安排到村里植树、修路等公益性岗位上。如今,依托稳定的茶园分红和临时岗位收入,夫妻俩不出远门、在家门口就实现了脱贫。由于实施早、见效快,2017年,“客家红”帮扶项目获得了河源市第六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十大精准脱贫产业项目奖”。

谈起仙坑村的未来,叶晨阳也信心满满。“作为土生土长的仙坑人,我选择回乡创业就是怀揣着希望家乡富裕兴旺的梦想,如今在盐田区的倾情帮扶下,这个梦想正在变成现实。”叶晨阳介绍,今年他的茶园产茶1.5万多公斤,产值近3000万元,“接下来,我计划规划一二三产业融合,进一步做强做大产业,让更多村民因产业振兴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