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英街的最近20年 吸引游客参观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17-06-19来源:深圳都市报编辑:陈蓉

商业细胞渐“沉睡”

往日“购物天堂”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百年中英街的最近20年 吸引游客参观历史文化

历史价值和地理位置赋予了“中英街”与生俱来的商业气质。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英街的商业开始萌芽。改革开放的春风又让中英街开闸解禁,中英街的商贸业开始逐步兴旺起来。居住在中英街的一位老人回忆,当时中英街发展空间几乎达到了饱和状态,“每天收钱都用箩筐抬”“购物人群如过江之鲫”便是最好印证。

 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前夜,整条街很安静。据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前馆长孙霄记录,7月1日清晨中英街的居民都起得格外早,就连许多平常看不见的老人都走出了家门。人们在中英街上组成庆祝回归的游行队伍,下午还在中英街“回归广场”举行了“中英街两边居民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

“中英街是广大内地市民看到市场经济和世界发展的窗口。”香港回归前一周,一位走进了中英街的网友如是记录,进中英街是见世面的一件大事。

而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中英街开始实行“一街两制”,内地居民赴港也越来越容易,他们看到的是放大了N倍的中英街,见识了更多元更多彩的世界。不可避免的是,中英街“购物天堂”的地位被逐渐取代。

中英街的居民觉得:“香港回归祖国,中英街会以另一种方式焕发光彩。”在沙头角人看来,7月1日起,中英街便有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曾经被割断的同根情,分隔两地的亲人们开始密切来往。每天去香港上班,也每天来中英街买菜或喝茶,两地的小孩许多在同一个学校读书,在他们心中,早已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泾渭分明的界限,这种生活的常态让他们更心安。

历史文化“活”起来

计划打造商贸旅游特色小镇

曾经繁荣兴旺的中英街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单一的商业手段已经难以维系中英街当年黄金街的美名。中英街探索转型之路迫在眉睫——依托着良好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旅游这一概念逐渐浮出水面。

 “打造历史文化名街,以文化旅游促经济发展的想法早年便已成型。”据中英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1999年,中英街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2009年,该博物馆与香港国民教育中心开展“中英街文化之旅”的活动。2001年,深圳市盐田区政府修建了一座警世钟亭,翌年举行第一届鸣钟仪式。

每年3月18日作为中英街的警示日,来自深港两地上千民众聚集此地举行鸣钟仪式。在他看来,中英街的转型便是让历史文化“活”过来,渗透到中英街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景观里。因此,自历史文化发展目标确立以来,盐田区政府投资了5000万元修葺建设骑楼、古塔公园、回归广场、浮雕墙等中英街十大景点。

作为盐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地,沙栏吓村在中英街的文化转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沉睡200多年的传统麒麟舞陆续被挖掘,“天后宫”和“吴氏宗祠”得到修复,濒临失传的天后宝诞庆典仪式也获得传承,鱼灯舞民俗博物馆面世等,这些充满历史文化风情的中英街文化逐渐取代商业成为吸引游客参观的重点。

随着深港合作进一步加深,深港两地民间对中英街商贸旅游价值的强烈共识和政府层面的积极意愿都为未来深港合作创新中英街发展模式提供了可行性和可能性。“盐田区正加紧规划,计划将中英街打造成商贸旅游特色小镇,除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价值,还对中英街整体环境改造,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该负责人说道。从去年开始,盐田便对中英街进行全面的改造,居住、旅游环境已大有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