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盐田 为辖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13-01-13来源:盐田网编辑:潘峰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

拥有80岁高龄的李文华见证了我国多个生态文明省市建设的批准论证工作,李文华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紧迫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李文华强调,生态文明这一理念毕竟是新生事物,最终还应归在落实层面上。

【观点回放】

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对于我们今后进行以区域为单位的生态建设指明方向,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在这个情况之下,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间能够找出一条实现这样一个伟大目标的路子。

目前来看,从21世纪以后,虽然大家都提出来可持续发展,但是真正关心现在已经威胁着人们生活和生存的实际行动应该说还较少。很多发达国家不但没有实现他们在21世纪议程中所答应的承诺,而且他们做得比原来还少了,同时他们还在继续地把一些污染问题向其他国家转移。另外,我们看到现在发展中国家要么在战争之中,要么生存在很贫困的条件之下,这时候提到关于生态的问题、关于环境的问题,坦率地说在绝大多数国家中是很难进行这样一些工作的。

所以,从现在来看,我们有14个省已经进行生态省的建设,然后有很多的市进行了市的建设,像这样的工作,我认为从我们现在的理念、标准、规模以及组织管理的形式方面是很少有国家可以和我们相比的。因为我在联合国人与生物圈工作,曾经担任过两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无论是他们当时的理念或者规模方面,和我们政府的行动,来在全国进行推动,我觉得差距是相当大的。

我们现在都在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际上不一定每个地方都要看人家怎么做我们才怎么做,在这个地方中国人正在走自己的路,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们的规模、我们的做法提出来以后,在世界上,包括我们和朋友接触中间都感觉到中国如果真正这样做起来的话了不起。

中国生态省正式批准的14个,我非常荣幸地参加过12个城市的论证。我们现在在生态市的建设上面速度也发展很快。在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试点城市方面,从第一批、第二批,现在已经到第三批,形势逼人,现在盐田区在进行这些工作,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发达地区进行工作,非常必要,而且从现在的条件来看我觉得条件非常好,这个好在于我们现在有些地方在生态文明的指导之下,使我们明确了很多的问题,我觉得得到了很多新的观念和新的指导。

我下面就把我在工作中的感觉跟大家交换意见。由于这个地区我没有来过,很难谈得具体,也只能说是参与。

第一个问题就是从“四位一体”提到“五位一体”,而且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间,这个问题是我过去经常碰到的,就是我们的生态文明也好、生态市或者生态省,或者不同层次的地区的建设的时候,我总有一个感觉,就是有一些小马拉大车的感觉,最积极的在进行这些工作的是我们环保系统和环保部门,但是通过十八大以后,我觉得真正要想实现这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它是牵扯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只有大家一起来一盘棋进行这些工作。

所以我觉得看起来环境部门应该多做工作,但是一定要得到全市各个部门的同心协力一起来编制整体的计划,如果还是过去那种情况,我参加过一些市的规划以后,当时有些领导参加会议,然后出席了以后有半个小时还不到,主席就宣布说我们领导还有别的事去忙,大家鼓掌欢送,等到下次再到这个地方去的时候,有的时候又谈另外的问题,我说咱们定的生态市的建设规划怎么样了?已经都忘记了。但是我觉得这次情况就不一样了,我感觉到很有信心,因为从咱们深圳市的生态市的建设开始招标,也就是“五位一体”不是空虚的,一定要把这个理念贯彻到各个方面,大家一起来做,不然很难把这样一个系统的东西推动起来。

第二个问题就是在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我觉得美丽中国的概念提出来以后是面对着我们资源约束的趋紧、环境污染的严重,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的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它的内涵非常丰富,它不只是一个景观或者外貌的问题,而是应该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应该有个美丽的山川,应该有个美丽的人文,有美丽的环境,而且有美丽的文化。

它这个美丽中国应该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在内,而不仅仅是包括了我们的自然环境的美。而且在这里提出美丽中国的时候,我就想到过去有些人提到环境或者秀美的时候,往往就忽略了一点,中国的条件是非常复杂的,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点,在进行这些工作的时候,如果不根据自己的特点千篇一律。南方、北方、中部、西部的差别是很大的,而且所谓的美丽的山川,我觉得应该是红黄蓝白黑,按照它的自然条件属性来建设。我们的荒漠地区有荒漠地区的美,非要在荒漠地区建设绿色的森林,最后结果是得不偿失。因此,我觉得我们说美丽的山川,应该是具备这样一个条件才行。

第三个问题,指标的柔性和刚性的问题,现在确实需要做一个参考性的东西,而且我们国家环保局在不断根据形势,发现问题以后逐渐把这个地区分得细一些,然后再区分各个地区的条件。但是根据中国的收入和自然资源条件,他在指标体系方面比较容易推进,而对于我们这个地区来讲,每个地区必须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定自己的东西,比如说有些地方是干旱地区,无论如何都达不到30%等很高的指标。但另外一些地方你只要不管它50%甚至60%都可以。所以像这种情况,怎么样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包括它的经济发展指标,大家都在朝着生态文明发展的时候,走的速度、走的结构不一样,但是大家都在平等地这样走,这样才能把全国的精神发动起来,而且在参考了国家的标准的同时,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的条件,除了参考指标以外,还有特殊的条件。所以在这个方面国家应该尽量有一个照顾全国的东西作为参考。

另外就是在做的过程中不一定分成我们前面讲的生态市的建设和后面就是生态文明的建设,实际上是不好分的,如果在前面没有生态文明的理念做依托的时候,这个生态市也建不成,只是在发展的阶段在不同的时候定出不同的指标,去奋斗。这是我的意见,我也在环保局提过多次。因此在现在来讲,我们在做生态文明的指标还没有统一的指标,我们放心大胆地做,最后再归纳,慢慢地做成全国的比较能够接受的指标。

第四个问题是GDP与幸福指数。在指标中间过去曾经有一个过程,最初的时候在我们的生态城市和生态省的指标中间把GDP是作为挺重要的指标的,就是在经济指标中间,如果我们翻翻过去的指标。比如说大家都知道资源环境的代价没有合理扣除,有些自然资本的价值缺乏科学估算,还有就是现在来看在我们的GDP和美国或者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不一样,他的GDP是纯的,基本上都是它的国内生产总值,我们的GDP里,最近科学院发表的一个文件里是几乎有60%要走到外国去,都是合资的,人家要拿走的,所以如果我们把我们的GDP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反映人们生活福祉的时候是不对的。所以就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现在有些提出来的生态文明市建设中间就干脆不用GDP了,这个我又觉得有点过,你要了解国内生产总值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别扩大它的作用,弄成衡量人们生活福祉。

因此,我们在十八大提出来了两个要翻番,一个是GDP要翻番,国内生产总值翻番,一个是人们的生活总值要翻。因此要提出这个问题,但是不要把很多东西压在GDP上来反映它不能反映的东西。因为GDP它是经过了国际上很多人的论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家找一个好的指标来反映经济复苏得怎么样,到现在世界上很多都用了,还是有它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要提出这个问题,但是要指出它的弱点,比如幸福指数,另外就是中国许多著名的学者也在发展自己的幸福指数,两者相辅相成,另外就是把GDP中间存在的问题也给它割出去,这个时候我觉得可能比较全面地反应。就是弱化它的作用,但是补充更能够反映人们福祉的东西。

第五个问题,重视自然资本的价值。现在提出生态价值和自然资本的价值,大家只看到它的发展,没有看到它消耗了多少自然资本,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这里我们就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所谓的不可更新资源,这是用一点少一点,这个时候我们在一个地方发展的时候,如果从全局来考虑,要按照过去的计算我们的油早就没有了,但是有的时候你的变跟不上消耗的变,那问题就大了。所以我们这里列举了各种非可更新资源,我们下来对于资源哪些最重视?一个是水,一个是能源,大家天天在讲这个事儿,但是其他的比如矿产和非可更新资源大家还需要好好注意,不是说能够拿到我这里生产就拿来,你还要考虑你这里能生产多少年,有什么影响。

还有就是也可以叫做自然资产的,各种不同的生态资产的计算方法,而且现在大量国内在做的还是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生态产业。比如我们在这个地方这么多树,以前我们没有工业,大家都是种庄稼,他是有价值的,这些价值被我们利用,但是他的间接作用,他的环境保护作用,必须予以计算。现在对于二氧化碳的作用、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止、对于气候的调节问题,等等,这些方面的计算已经早在几十年前已经开始了,国际上早就有计算了,是整个国家生产总值的1.8倍,这个数字引起了很大的震惊,就是如果没有这些资产的时候将来这些东西都要去补偿,要花这么多钱。我们现在的计算体系不符合把生态产生的价值包括进去,所以我倒建议可以搞一个小题目,来研究一下我们这里这些占这么大面积的生态系统每年所提供的生态功能究竟有多少,这些功能每年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在这些方面逐步地在我们现在核算中间增加,而不是沿用过去的,就是怎么算一个帐能够把这些不断给我们人类作贡献的部分算出来,纳入到国家的帐里面,这是大家正在研究的问题。现在看起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根据全世界的统计,说是现在60%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退化。但是也有加强的部分,就是直接有市场的部分增加了一些,也不是全部都退化,有些东西是不确定的,大部分是在退化。

除此以外,刚才在计算非可更新资源的时候,现在可以用生态足迹来表示,我说我们现在超载了,究竟超载了没有,我们这里要养一个人要多大的面积,在多大的面积里面能够产生多少东西,他的变化、动态情况,可以反映我们这个地方生态到底有多大的改进或者退步了。

第六个问题,公平性与生态补偿。目前在发达地区大家对于生态补偿提得不是很多,但是在西部或者落后地区,或者一些河流的上游地区提得比较多,现在看起来今后生态补偿这个问题我们可得好好算一笔帐,我们在这里有这么多的森林,对水质保持得那么好,将来对周边有什么作用,该给我们进行什么补偿,为了保持它我们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我们做了多大贡献,或者我们在保持这些东西时投入了多少东西,这笔帐应该是理直气壮地要,不是救济。将来逐渐地在生态补偿里会算这笔帐的。

我们前一段时间提出了生态补偿的政策框架,我觉得我们在生态闻名中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也应该算一下哪些地方是群众做了工作的,哪些地方是下面获得了利益是由于我们创造的,这个也应该计算一下。现在发改委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也参加了顾问组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看起来今后要搞就一定要解决公平性的问题。

第七个问题,优化空间布局。我们在进行城市化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更全局的、系统的、动态的布局。现在在我们这个国家迅速改革中间我们的城市在变化,比如现在提出来城镇化,50%城镇化率,将来的速度肯定会增加,这个增加以后我们是一个区域,将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我们在计划的时候就是一个静态的看我们的现象,那将来就很缺乏准备。在这个地方的人口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城镇化会怎么样,就有大、中、小,我体会的空间布局也应该是其中一个内容,国家肯定要考虑把我们这块土地上哪个是要建成大的,哪个是中等的,哪个是小的。同时现在很多的城市还连成所有的城市群,国家现在已经出现了一批城市群。对整个国家进行布局的时候可能这个问题都得考虑。把我们的研究和国家现在政策上的一些东西结合起来。

第八个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它不同于一般的专项规划,它应该是在城市发展中居于基础和统筹协调的特殊地位,而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它是一个持续、渐进的演化过程,因此样强调演化方向的正确有序、和谐和不断调整偏离,提供演化动力。这样我相信我们这个地方一定会建成一个宜居、公平、和谐、高效、持续发展的,而且在经济上能够做到整体协调、循环再生。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紧迫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也是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灵魂,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整体。

我坚信我们的理念是先进的,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这毕竟是新生事物,归在落实。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空话误国、实干兴邦。中国人的理念是非常先进而且很活跃,现在很多东西都是在我们这个基础上,像咱们这个地区实实在在地干下去,我相信一定会在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再创出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