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第一剪” 剪出文化梦

发布时间:2017-06-27来源:深圳都市报编辑:邓雪婷

深圳新闻网讯 家住盐田区沙头角街道的唐时美阿姨,今年刚好70岁,因为剪纸技艺出神入化,被居民们称赞为盐田“第一剪”。黑丝之间窜出的些许银发,滑落到鼻尖的老花镜,再加上纯熟的手尖上的“舞蹈”技术,唐阿姨全身焕发着手工艺人的光彩。立足于山海特色的盐田区,虽是一个小小港城,但从未懈怠对文化城区的建设。近年来,盐田区加快搭建传统文化传播平台,保护和支持唐阿姨这样的手艺人,升级文化艺术品牌,创新文化服务模式,稳步推进特色文化城区建设,以实现文化惠民的“中国梦”。

唐阿姨教孩子们手工艺制作。

活到老 学到老

手尖上“舞蹈”大放非遗光彩

首次看见唐阿姨作品的人,几乎都认为她是“工匠级”的艺术家。记者了解到,唐阿姨退休前是株洲兵工厂的一名流水线工人,只在儿时和母亲学过一些画画手工的基本功。从1997年退休后,唐阿姨就跟随儿子来到深圳,如今已有整整二十年。而这些年间,唐阿姨始终坚持手工艺品的学习和创作,编织、贴画、剪纸都是她的强项。随意弯曲身体的编织蛇,色彩鲜艳的公鸡布贴画,令人忍俊不禁的老虎织品……每一个作品都活灵活现,凝聚着唐阿姨的心血。

说起母亲对于剪纸的沉迷,唐阿姨的儿子忍不住吐槽:“她学剪纸的那段时间饭也不好好做,一门心思全在那把剪刀上。”但让儿子没想到的是,不消多时,唐阿姨的剪纸技术就变得炉火纯青。《生命在于运动》和《龙飞凤舞迎大运》两幅剪纸佳作还被入选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珍藏,让非遗文化在盐田区大放异彩。此后,儿子对于母亲的这门手艺刮目相看。“母亲像一个匠人一样把这些手工艺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现在她是我们全家的骄傲和榜样。”唐阿姨儿子感叹说。

下社区 进学校

传统文化传播传承皆有道

文化是百姓生活中的“盐”,想让生活变得更有滋味,就要更好地丰富百姓文化生活。记者了解到,盐田区打造了区传统文化传播中心——紫禁书院,这里成为了唐阿姨和其他手工艺者传播传统文化,传承非遗的主阵地。记者了解到,紫禁书院建立至今,大型文化交流主题活动以及普及性培训项目活动举办已不下60场,覆盖辖区群众2万人次。该院还将传统文化培训项目送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建立起多层次立体的文化矩阵。

 

“发展传统文化我不仅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还经常被邀请到各个社区和小学讲课,教大家手工艺制作,让这门手艺有了传承下去的希望。”唐阿姨告诉记者,从这个学期开始,她被邀请到盐田区东和小学固定教3年级学生手工艺制作,学生们都对她的课程十分有兴趣,一到下课就将她团团围住,着实为孩子们的热情所感动。唐阿姨还有意走进社区,培养更多手工艺爱好者。为了让喜欢剪纸、编绳、贴画的“小白”们更快更容易地上手,唐阿姨还创造性地发展一些手工技法,以此降低初学难度,激发学习欲望。

2017年,即将迎来党的十九大的召开,盐田区文化系统在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升级文化活动内容与文化品牌特色,对像唐阿姨这样的民间手工艺人进行传播保护,将盐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走出自己的特色文化之路。唐阿姨告诉记者,每年11月份,中英街博物馆都会通知她去参展,将这些非遗文化传递给更多的市民,今年,她也在为展览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记者 吕薇 见习记者 杨飘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