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 梅沙街道开展“小候鸟”爱心公益课堂

发布时间:2017-08-01来源:深圳新闻网编辑:郑创彬

深圳新闻网讯(通讯员 郝聪明)梅沙是深圳东部的黄金海岸,辖区旅游产业发达,60%的外来务工人员从事服务行业,他们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尤以节假日为甚。当许久未见的子女来到身边时,他们却因为时间而无暇顾及。基于此,梅沙街道精准把握需求,积极探索可持续路径,为辖区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

关注留守儿童 梅沙街道开展“小候鸟”爱心公益课堂
 

日前,由梅沙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承办的“小候鸟”服务项目在梅沙街道启动。项目以留守儿童为服务主体,公益课堂为实施载体,从“小候鸟”实际需求出发,提供切实有效、专业优质的服务。据悉,项目分为自我发展、自我探索和家庭成长三个主题。自我发展即促使“小候鸟”表现自己,表达自己,锻炼自己,在体验中提升能力,开阔眼界,培养兴趣,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自我探索即帮助“小候鸟”更好的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优势,以更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增强其生命能量。家庭成长即增加“小候鸟”与家庭的联结,丰富其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内容,增强家庭亲密感,提升家庭支持力。

关注留守儿童 梅沙街道开展“小候鸟”爱心公益课堂
 

在自我发展为主题中,项目设计了飞翔的无人机、海洋之心之海洋世界、安全急救教育等不同活动内容,链接多方资源,旨在为“小候鸟”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成长体验,习得自我保护的技能,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在体验无人机的时候,看到自己操作的无人机起飞,“小候鸟”们眼里闪烁着自信和骄傲,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也在心中种下了科技和飞翔的种子。在清凉一夏的活动中,老师带领“小候鸟”做奶茶和果汁。品尝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奶茶和果汁,“小候鸟”脸上都洋溢着满意的笑容。海洋世界和珊瑚馆之行让“小候鸟”们感受到了海洋生物的多彩和丰富,体会到了海洋的包容与广大,同时也认识到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安全急救教育中,项目通过举例法、图示法形象的讲解了家庭用电安全知识、火灾与用电不当等情况的预防与应对、交通安全知识、紧急抢救的基本常识。“小候鸟”们亲身体验了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操作,无形中提高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巧手达人的课堂活动极大地体现了“小候鸟”们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制作的作品形态万千,各有特色,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精彩。

关注留守儿童 梅沙街道开展“小候鸟”爱心公益课堂
 

在自我探索主题中,项目结合绘画与演讲的形式,引导“小候鸟”们思考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我的自画像”设计通过“小候鸟”们创作一本小书来完成,以绘画+文字描述的形式,进行自我评价,促使“小候鸟”思考在父母、老师、朋友眼中的自己,探索自我成长的道路,启发“小候鸟”的自我意识,学会更好的爱自己。高台演讲锻炼了“小候鸟”的自我表达能力。

在家庭成长主题中,项目设计了“爱的箴言”和“家庭成长相册”两个环节。“爱的箴言”父母与“小候鸟”相互交流,促使他们表达对彼此的爱。项目组提前为父母们拍摄了视频,有些父母还很认真地为孩子写了信。“小候鸟”还通过写信的方式向父母传递他们的想法,表达心中的爱。在拿到信纸和信封后,活动现场很快安静了下来,每一位“小候鸟”都在认真思考,一张纸渐渐地被浓浓的爱充满。家庭成长相册的制作是让“小候鸟”重新感受到自己与父母的点滴经历,拾起与父母的美好回忆,让爱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阻隔,在家庭里流淌。

据了解,“小候鸟”爱心公益课堂项目得到了梅沙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有力支持,在梅沙街道总工会的悉心指导下,在服务群体的积极配合下实施开展。此次项目有效实践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切实体现了精准化服务的理念。受益人次达40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不仅得到了服务对象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而且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项目执行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他们的成长因父母的缺失而显得特殊,需要更多的支持力量。深圳市外来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重大,每到寒暑假都会有大批的“小候鸟”与父母来此团聚,如何促使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在短暂的相聚中收获成长,改善留守儿童心理,丰富其生活资源,提升其建设性能力,增强与城市的融合性,就需要全面细致地掌握留守儿童需求,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凝聚多元化服务力量,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小候鸟”群体的氛围。为期一周的“小候鸟”爱心公益课堂服务项目充分体现了社会治理创新机制为解决社会问题探索多元化路径的努力,体现了梅沙乃至深圳的接纳性、包容性与服务性,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小候鸟”的关注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