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诚布公深化交流 盐田召开资源化利用环境园项目公众参与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7-12-25来源:深圳新闻网编辑:潘峰

深圳新闻网讯 (记者 郑创彬 潘峰)12月25日上午,盐田区举办资源化利用环境园项目公众参与座谈会。盐田区城管局、盐田街道办、项目建设方、项目运营方和环评专家与30位辖区内医院、学校和居民代表聚集一堂,就环境园项目的工艺流程、监管监督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交流。

 

盐田区举办资源化利用环境园项目公众参与座谈会

据了解,盐田区自2012年启动垃圾减量分类试点工作以来,创新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处理工作,形成居民厨余垃圾及公共餐饮垃圾一体化处理的“盐田模式”,先后荣获“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全国破解“垃圾围城”,探索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的典范城区。

为进一步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破解“前端分类,后面大杂烩”的不利局面,盐田区今年启动了资源化利用环境园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餐厨垃圾经物理压榨、风干固化等环节处理后,将变为降解料和生物柴油,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达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目的。据悉,该项目选址位于盐田街道东北侧后山、平盐铁路东北侧,申请用地与法定图则相符,符合国家和深圳市有关规定,也符合生态控制线要求。项目距离盐田街道规划城区较远,符合类似项目距居民点等区域大于0.5km的规定,也符合环评有关技术要求。

环评专家回答居民代表的提问

处理车间和设备全封闭 处理工艺无害化

“我2000年搬到盐田街道居住,应该也算是老盐田人了,希望项目运营方具体介绍一下该项目中废水、废气是如何处理的?”居民代表崔华伟在会上提问。

项目运营方负责人介绍,该环境园设计了两条生产线,处理能力约为200吨/日。整个处理车间和设备均为全密闭状态,并采用物理化的处理工艺,全程无害化。“餐厨垃圾收运车进入密闭卸料车间后,接料仓门自动开启,卸完料后随即自动关闭;接料仓对餐厨垃圾中的油污水进行初步分离后,大物质分拣机以机械分选方式将大块杂物分离出来,再进入精分机进行二次分拣,将小颗粒杂物分离出来;之后,挤压脱水装置脱水,将含水率从85%下降到60%,然后再干化,使含水量降低至12%以下,成为有机肥原料。”

该负责人进一步介绍,处理全过程采用密闭管道输送和物理处理方式,不会产生其他废气。而垃圾本身的气味经负压收集,并经过化学喷淋吸收、光解氧化和生物滤池净化后,可以完全做到无异味排放,不会对周边环境和市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任何影响。收运回来和挤压出来的油污水,则通过过滤装置去除杂质,再经过三相分离机提取粗油,污水则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全部回用于园区的生产和清洁。

盐田四村居民吴健仁在会上提问

全程监管透明化 居民可随时参与监管

会上,盐田四村居民吴健仁表示,“作为村民,如何实现对环境园项目的有效监管?”对此,盐田区城管局负责人表示,环境园项目的监管工作是该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盐田区将采取五大措施多管齐下,保证监管工作万无一失:一是专门设置环保在线监测系统,实时公布“三废”指标;二是设立民众现场监管席,居民可随时监督;三是引进第三方监管单位,由专人专职进行二十四小时监督;四是每月组织一次园区社会开放日,邀请市民代表、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和媒体代表等入园参观,主动接受监督;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将入园“零距离”监管办公,加强监管力度。

记者了解到,盐田区资源化利用环境园项目采取全过程监管措施,实现监管透明化。环保部门将对所有涉及废气及污水的排放设施,均会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对水、气的排放实现24小时监测。同时,环境园将建设垃圾减量分类全覆盖智能化监管模式,对所有涉及的人员、设施、设备、车辆等赋予数字信息,采用视频摄像、RFID射频识别、GPS定位、4G无线传输、GIS地理信息系统及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施全过程监控、记录、预警、数据统计查询及动态监管,实现对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理全链条智能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