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区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

发布时间:2017-06-05来源:南方网编辑:陈琳君

    深圳新闻网讯  黄金海岸,蓝色盐田。优美的生态环境既是盐田与生俱来的禀赋,更体现着管理者的远见和担当。自建区以来,盐田历届区委区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持之以恒地走“不求最大、但求最优”的特色发展之路,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工作主轴,实施了一批重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项目。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盐田人引以自豪的核心竞争力。盐田区环保水务局供图。
 

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和优良率全市最优、P M2 .5日均浓度达欧盟标准、荣获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五连冠”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盐田人引以自豪的核心竞争力,为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政府的主导和带动下,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在盐田逐渐形成。

垃圾减量分类的“盐田模式”

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尽管早在20 0 0年,北京、上海等地就被确定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17年过后,中国垃圾分类的效果仍不尽人意,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相比之下,盐田的一些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

5月17日上午,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上东湾小区内,68岁的退休教师阮稚雯在小区资源回收站旁手把手教居民使用新的垃圾分类设备。上东湾是盐田探索“九分类”精细化垃圾分类管理模式的首个试点小区。今年3月8日,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垃圾分类设备正式“进驻”上东湾,由于是新生事物,小区很多老人起初不会使用。

“前期我花了整整一周时间学习操作流程,学会后,每天早上7点到9点、晚上6点到8点这两个投放垃圾的高峰时段,我都会在设备旁为居民提供指导。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垃圾分类投放,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美。”阮稚雯说,退休后她热衷于宣传环保,并身体力行践行环保。

在阮稚雯的带动下,仅两个月时间,上东湾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平均参与率达到60%。统计数据显示,未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前,总居住近490户的上东湾小区日均产生生活垃圾约1750公斤。如今,清运公司每天在该小 区 收 运 的 生 活 垃 圾 约1 0 0 1公 斤 ,垃 圾 减 量 约749K G,对实现垃圾源头减量起到了较大作用。

盐田区自2012年正式启动垃圾减量分类试点创建工作。目前,盐田全区228个住宅小区(城中村)已全部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其中43个住宅小区开展“四分类”,185个住宅小区开展“三分类”。盐田同时研究制定《盐田区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综合考评办法》,对相关责任单位实施专项考核,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通力合作、全面推进的工作氛围。

在一些地区,由于收运体系的缺陷,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极易出现“前端分类,后端大杂烩”的被动局面。为避免这一现象,盐田区着眼于全流程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废旧织物、玻璃等低值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等分类收运处理体系。

盐田区在全区18所垃圾转运站配备了分类设施设备,二次回收织物、玻璃、纸张、有害、大件等垃圾。为防止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进入中转站,各转运站还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同时,强制要求全区所有参与分类收运车辆安装G PS定位并纳入区过磅系统,收运的分类垃圾统一运至区循环基地,过磅登记后暂存在各自指定定点,通过初步分拣后,交由专业公司进行资源化利用,避免回流至生活垃圾焚烧系统。据统计,2016年,盐田区总计分类回收各类垃圾约2.2万吨,其中低值可回收物、园林绿化、大件垃圾、有害垃圾约6000吨。

在末端处理环节,盐田区选择辖区产生量较大的餐厨垃圾作为突破口,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大力发挥社会资本作用,将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与企业设备、技术的投入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完善餐厨压榨环节及处理工艺,真正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盐田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在居民参与率较高的小区探索“九分类”精细化垃圾分类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垃圾使用效率,下一步,盐田将加快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园项目建设,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876平方米,将配套建设生物质原料、生物柴油原料油及园林绿化垃圾、大件废旧家具破碎制气生产线,以及整体废气废水处理等相关设施,设计日平均处理餐厨垃圾200吨,建成投产后可彻底解决盐田区产生的餐厨垃圾。

5月19日,深圳全市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现场会在盐田区召开,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刘庆生率队现场调研沙头角街道上东湾小区和盐田区垃圾废弃物循环利用教育基地,实地查看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开展情况。“盐田垃圾分类这项工作‘外秀而惠中’,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为全市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新鲜经验和示范性样板。”刘庆生表示。

践行环保可获碳币兑换商品

在盐田,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习惯将一周积攒的可回收垃圾暂存于家中,等到每周六社区“资源回收日”这天再集中分类投放以换取碳币。这个习惯的养成,得益于盐田区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的设立。

去年初,盐田区以区委、区政府1号文的形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决定》,提出未来五年要率先建成在全国有引领作用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此,盐田区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以碳币信用体系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全民行动计划,以家庭、学校、企业和社区为基础单元,积极探索建立生态文明碳币体系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全社会参与的更高层面。“盐田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做出像公共自行车一样普惠百姓的福祉,让全区人民参与进来”,盐田区委书记杜玲表示。

借鉴碳排放交易理念,盐田区探索制订了碳币信用体系及实施细则,建立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开辟企业碳币服务板块,对个人、社区、家庭、学校和企业组织开展的具体生态文明建设行为进行碳币结算,以倡导绿色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全面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水平,打造“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享有”的生态文明新格局。

去年9月份,盐田区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建立了平台微信公众号、手机A PP以及网站,形成以手机为主,网站为辅的公众服务平台。系统包括8个功能模块,分别是“用户注册”、“碳币获取”、“碳币激励”、“信息发布”、“碳币排行榜”、“生态文明联盟”、“生活服务”和“经验交流”。

租乘公共自行车、分类丢弃垃圾、节约用水用电、参加生态文明公益活动、参加绿色生活线上答题……在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上,盐田市民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获得碳币,进而兑换商品优惠、景区门票、手机话费等。盐田区还充分依托系统平台,积极组织开展低碳生态环保活动。目前,每个星期在平台上都有5到10场活动的发布及总结资讯。

碳币服务平台还整合联接了盐田区环保水务局的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城管局的垃圾分类系统和公共自行车系统,完成市燃气集团相关系统的数据交换专线建设,系统通过数据库获取用户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并按一定的规则奖励用户相应数量的“碳币”。

据统计,自去年9月28日上线运行以来,盐田区碳币服务平台注册用户总数超4万人,共组织发起160场生态文明活动,累计发送碳币1858万。“碳币服务平台的建立不仅让人们的绿色低碳行为有了量化标准,还让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普通市民更具获得感,以正面激励的方式让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盐田区环保水务局生态办主任许杰忠表示。

为进一步丰富生态文明活动和生活服务内容,盐田区正开展碳币系统二期建设,组建基金会理事会,进一步完善系统建设。盐田还将创新开展碳交易盐田板块研究工作,加大与深圳市碳排放交易所合作力度,开辟碳交易盐田板块,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活跃国内碳交易市场,以“小碳币”带动“大减排”,同时加强与公交集团、电力集团、水务集团等合作,实现用户数据引流和共享互通。

以深圳创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契机,盐田将加快编制完成《中国盐田可持续发展国际指标体系与战略发展报告》,与联合国环境署开展紧密国际合作,创建我国首个区级“SU C可持续发展国际示范区”,为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文:叶淑萍 欧阳洪

盐田生态成绩单:

2013年至2016年,盐田环境空气优良率由92.9%上升至98.6%,PM2.5年均值由36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2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优于欧盟标准;在全市唯一实现河流、近岸海域、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率先实现省级宜居社区全覆盖;率先实现公共餐饮垃圾资源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有害垃圾安全处理率3个100%;荣获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五连冠”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