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建设生态盐田、平安盐田 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发布时间:2017-09-29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陈琳君

    深圳新闻网讯  近日,盐田区喜讯连连。9月19日,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会议表彰了2013-2016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地、州、盟)和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旗)。盐田区作为广东省5个获得殊荣的行政区县之一,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并接受表彰。

9月21日,环保部在浙江省安吉县召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命名授牌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盐田区作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区县一级行政区,获得“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

先后荣获两项全国大奖,盐田区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日前,盐田区委书记杜玲接受了采访,畅谈生态盐田和平安盐田建设的感受、经验和前景。

成绩源于久久为功的努力

“盐田区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及平安建设中的持续领跑,客观上离不开盐田良好的基础,但成绩的取得,更多地源于我们多年来的不懈追求和努力”。谈到成绩的取得,杜玲这样表示。

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盐田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也存在人口密度大,开发强度高,经济体量小,空间约束紧,辖区支柱产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突出的难题。“但是,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程中,盐田坚决不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更没有因为我们是一个小区,就降低工作的标准,放弃品质的追求。”杜玲说,“建区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始终秉承‘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将生态保护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

盐田同样高度重视平安建设,从创建社会治安“首善之区”到“平安创建示范区”,再到如今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辖区110刑事警情、立案数、八类案件年年下降,2016年达到建区以来最低水平,公安工作满意度和群众安全感全市第一。杜玲说:“我们坚持把公共安全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抓紧抓好,把公共安全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部署,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城区发展

全市率先提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平安创建示范区,对盐田来说,并不是偶然,而是多年来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品质跃升的必然之举。在生态盐田和平安盐田建设中,一项又一项体制机制的创新成果不断将盐田发展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盐田领跑绿色发展的内驱动力来自于创新。杜玲表示,城市GEP核算体系、生态文明碳币体系、国际生态安全港、环境智能监测监控等四项体制机制创新成果在深圳乃至全国起到领先示范作用。“碳币体系运行一周年以来,注册用户超过了11万,广泛传播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民行动理念。我们每年投入1000万专项资金,以碳币形式对大家的生态文明行为进行激励,有效引导了全社会提高生态意识、践行绿色生产、享受低碳生活。”

在平安建设方面,杜玲以大梅沙免费预约入园为例,阐释了社会管理创新对于盐田的意义。以往,旺季的大梅沙人流过于密集,交通、安保、反恐压力极为突出。今年5月1日起,经过近半年施工改造的大梅沙海滨公园重新开放,试行免费预约入园模式。几个月来,大梅沙节假日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公园及周边安保防控工作明显加强,海滨公园日均接待游客同比下降45%,“沙滩老鼠”基本绝迹,治安及刑事案情同比下降达50%。

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荣誉已是过去,站在新的起点上,盐田区将如何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平安建设?“工作做得好不好,还得老百姓说了算。”杜玲给出的答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生态福利和平安幸福,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杜玲表示,盐田区将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创建我国首个区级“SUC可持续发展国际示范区”。加快推进居民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完善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继续深化垃圾减量分类,提升辖区水环境景观特色,积极打造世界级山海花城,不断提升盐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提升城区宜居程度的“代表作”,“趣城计划”写入了盐田区五届二次党代会报告。盐田区提出以公共空间为突破口,打造一系列有特色有魅力的城市独特地点,形成人性化、生态化、特色化的公共空间环境,通过“点”的力量,带动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创造有活力有趣味的盐田。

“创建平安建设示范区,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谋划和推进城市安全发展,推进城市管理治理现代化,探索具有盐田特色的平安建设新路径。”杜玲表示,未来,盐田区将扩大社区组织综治服务室建设规模,强化社会面防控和故意伤害案件防范,力争实现命案零发案,巩固提升社会治安综治水平。继续强化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十二项专项整治、“房中房”专项整治及盐田港区后方陆域交通秩序整治,确保专项整治取得扎实成效。同时,全面推进法治街道、法治社区建设,加大以平安建设为中心的法治宣传工作,构筑健康平稳发展的法治屏障。

盐田荣获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生态盐田的创新实践之路

盐田区的阳光沙滩大海。

多年来,盐田区历届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工作主轴,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走“不求大而全、只求小而优”的特色发展之路,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社会与自然共荣共生的城区发展道路,高品质的生态城区环境已经成为盐田区的核心竞争力和闪亮品牌。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含金量高:“国字号”荣誉众多

2008年,盐田区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生态区”,2012年、2013年先后被国家水利部授予全国首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区的荣誉称号,2015年被国家九部委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单位。2016年度被评为“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此次又入围全国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区行列。

在省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盐田区连续2年荣获广东省土地执法监察考核一等奖,连续6年荣获全市治污保洁工程考核第一名、连续5年荣获全市市容环境综合考核第一名、连续5年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位于全市前列、连续4年荣获全市查违共同责任考核优秀单位,连续两年荣获全市节能考核第一名。

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办深圳311宗事项,无一涉及盐田区。

 

制度创新硕果累累:全国首创城市GEP核算体系

盐田区在全国首创“城市GEP核算体系”,既体现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又体现人类对环境改善所做出的贡献。这一成果荣获“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奖(2015-2016年)”。通过每年对盐田区城市GEP进行核算,监控盐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充分发挥GEP对政府决策的客观指导作用。2013年至2016年,盐田区连续四年实现GDP与GEP双提升。

借鉴碳排放交易理念,盐田区在全国率先构建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创新构建生态文明全民行动机制。截至2017年9月,平台注册用户总数达114943人,共组织发起525场生态文明活动,累计发放碳币3759万。

盐田区创新开辟“互联网+”开放式环境智能监测监控,建成包含153个监测子站的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全区的水(地表水、降水、海水)、气(空气、负氧离子)、声(噪声)、污染源(废水、废气)全要素、全覆盖、全天候的智能监测监控。在全市率先引入“鸣笛声呐抓拍”设备,实时监控乱鸣笛现象,2秒钟内车辆信息即在路旁显示屏公布,同时传达到交警后台系统。

此外,盐田区“垃圾减量分类及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获得2014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在全国率先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并将责任审计范围由离任审计拓展到任中审计。

生态环境媲美发达国家:PM2.5年均值低于22微克/立方米

向市民提供优质的生态福利,是生态文明建设最基本的要求。盐田区空气优良天数连续三年在358天以上,优良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PM2.5年均值从2013年的35.6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6年的22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优于欧盟标准。

在水环境方面,盐田区建成市政污水管网134.59公里,覆盖辖区全部建成区域,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稳定在100%。辖区共有101家工业企业,处理率和达标率均保持100%。全市率先实现河流、近岸海域、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水功能区划标准,排水达标小区覆盖率达81.2%,远远领先于全国。

“盐田区空气环境质量提升体系项目”“盐田区危险边坡及建筑挡墙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双双获评“广东省宜居范例奖”;森林覆盖率高达65.7%,与全球排名第一的日本(67%)相媲美;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高达68.86%,远高于纽约、东京、香港等发达城区;创新建设全国首个国际生态安全港,为华南地区构筑了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强大屏障。

 

推动生态经济低碳发展:万元GDP能耗水耗领先全国

盐田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生态经济,港口物流、黄金珠宝、生物医药、滨海旅游等支柱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盐田港获评亚洲最佳码头及国家交通运输部码头船舶岸电示范项目,盐田港区循环化改造方案被确定为广东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建成4套可移动式岸基船舶供电系统,覆盖10个大型深水泊位,是全国集装箱港口行业中最大规模的移动岸电系统。完成全部232台龙门吊“油改电”,港区内外共有LNG拖车821台。

全区82家珠宝加工企业,已经100%改造或配套建设了废气处理设施,解决废气“达标扰民”难题。华大基因诞生了全球“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成为全球基因研究和产业化“领跑者”;“一街两制”中英街、“梅沙踏浪”、“梧桐烟云”、“黄金海岸”旅游名片驰名中外。

2016年,盐田区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为0.25吨标准煤/万元和5.43立方米/万元,相当于全国的38%和6.4%,相当于深圳市的62.8%和51.6%,“双耗”水平领跑全国。

深化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96平方米

近日,盐田区召开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动员会,明确了推行河长制的近期至2018年、中期至2020年和远期至2025年的三阶段工作目标。力争到2020年盐田区主要河流盐田河、沙头角河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三类及以上标准;水生态有明显改善,水景观进一步显著提升,让市民获得良好的亲水体验、更多的生态福利。到2025年盐田区水环境成为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保障城区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和竞争力。

向市民提供优质的生态福利,是生态文明建设最基本的要求。盐田辖区各类公园总数达61个,建成区每平方公里内有3座公园,基本实现居民出门1公里内有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3.96平方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建成覆盖全区的绿道网络系统,绿道总长度达253.3公里,平均密度全市最高。

盐田区率先在全市开展优质饮用水入户改造工程,用户水质管控远高于“新国标”要求;228个住宅小区、城中村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实现了垃圾减量分类全覆盖;建成国内首个餐厨废弃物物联网监管系统,是全市唯一实现省级宜居社区100%覆盖的城区;公交大巴在全市率先实现100%纯电动化;全市率先建成全覆盖的公共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并荣获“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全区新开工项目100%满足绿色建筑标准。

2013年以来,盐田区共受理环境信访案件3486宗,全部得到妥善处理,回复率和处理率均达到100%。在由市人居环境委和市统计局联合开展的深圳市公众满意率调查中,盐田区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及环境满意率连续6年居全市第一。

 

盐田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

——平安盐田的和谐幸福之路

盐田公安工作满意度和群众安全感保持全市第一。

盐田区常住人口22.65万,71%为非户籍人口;拥有世界集装箱吞吐量最大单港盐田港,后方陆域居住的货柜车司机超过3万;区内旅游景点大小梅沙、东部华侨城、中英街等年接待游客2000多万人次。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为盐田平安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挑战面前,盐田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平安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创新安全发展理念,努力化解平安建设深层次问题,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让盐田市民感受到更加真切的安全和幸福。

平安目标更高:从首善之区到“平安建设示范区”

从2003年到2011年,盐田区连续三次区党代会先后提出创建社会治安首善区、社会稳定首善区、公共安全首善区,对平安建设的理解“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体现了不断提高标准、主动自我加压的勇气和担当。

2016年,盐田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率先创建平安建设示范区,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率先在全市建成领域更广、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盐田。与之相配套,建立了“立一流标杆、走群众路线、推机制创新”的工作方法,将平安建设范围扩大到维稳、治安、安全生产、食药监管等8个方面,并首创了包含56项指标、总分100分的“盐田区创建平安建设示范区指标体系”(其中半数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提出到2020年平安建设达到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同时,将“平安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建立完善督察督办机制和同责共为责任体系,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同心共力推进平安创建的良好局面。

改革创新更实:“三化一体”警务改革保障社会治安

盐田区将改革创新作为深化平安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动力源泉,主动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在多项工作中探索出“盐田经验”。

扎实开展“三化一体”警务改革,以“大部制、大警种”为改革导向,聚焦防范和打击两大主业,扎实构建“巡逻专职化”“社区网格化”“打击专业化”的全新警务实战体系。近五年来,辖区110刑事警情、立案数、八类案件逐年下降,2016年达到建区最低水平,公安工作满意度和群众安全感保持全市第一。

创新推进司法系统改革,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建立以主审法官为核心,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分工合作的审判组织架构和工作模式,盐田区人民法院被确定为“全国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法院”。承担全市行政案件集中管辖职能,开通网上预约立案、电子送达,巡回审判等便民措施,获评全国改革试点项目。

积极创建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制定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和谐劳动关系新格局。2016年群体性劳资隐患提前化解率达80%以上,90%以上劳动争议通过调解方式化解,仲裁平均结案时间仅法定时限的40%,撤裁率保持“零纪录”,信访、监察、仲裁法定时限结案率100%。

整治力度更大:电信诈骗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达50%

近年来,盐田区坚守安全底线,全面抓好传统和非传统领域公共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公共安全指数始终名列前茅。

盐田区坚持重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严厉打击电信诈骗、黄赌毒、黑恶势力和盗抢犯罪,连续11年保持命案、绑架案、涉枪案“三必破”。在大力打击传统犯罪的同时,针对电信诈骗等网络新型犯罪,盐田区组建反电信诈骗“蓝马甲”宣传队,今年上半年,成功破获一批电信诈骗案件,逮捕29人,110诈骗刑事、治安警情225起,同比大幅度下降46%。系统整治公共领域安全隐患,强力推进“拉网排雷”及安全生产十二大专项整治等行动,系统排查整治消防安全、港口安全、旅游安全、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安全隐患。

对于重点区域,盐田区持续开展综合治理,强力实施盐田街道片区三年综合提升行动,片区交通治理、港城协调、市容整治、景观提升等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开展大梅沙旅游综合治理,探索推出大梅沙海滨公园“免费预约入园”管理模式,大梅沙节假日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沙滩老鼠”基本绝迹,治安和刑事案情同比下降50%。

防控基础更牢:每平方公里高清监控镜头达150个

2013年-2016年,盐田区公安安全投入逐年加大,分别达3.56亿元、3.68亿元、4.02亿元、5.06亿元,不断夯实辖区安全根基。

盐田区高标准建设“雪亮工程”,计划累计投入2.3亿元用于视频监控建设,年底全区一类高清镜头将超过3000个,建成区每平方公里达到150个,覆盖率位居全市各区之首。

坚持“连点成片、积小安为大安”,盐田探索以社区组织综治服务室为代表的三级平安创建,完善“小区-社区-街道”三级平安创建格局。上半年盐田124个物业小区中,近九成实现零发案;今年,盐田新建或巩固安全文明小区、社区、街道共12个,安全文明创建覆盖率达到100%。

为提升安全应急能力,盐田区共建成微型消防站239个、应急消防点147个,实现了消防应急站点全覆盖,形成了以应急站为核心、应急点为触角,覆盖全区、环环相扣、首尾相连的火灾防控网。在“三小”场所,创新推广“安全一点通”,将全区4729家“三小”场所全部录入系统,对其安全巡查工作进行实时动态监管。

社会参与更多:社会组织助力后方陆域交通整治

平安建设,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盐田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同时发挥民意畅达机制的作用,以居委会为单位,设立23个民意表达工作室,年均解决居民各类诉求700宗以上,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95%以上。

全面推广社区组织综治服务室,全区近60%物业小区建立了综治服务室,小区管事率大幅度上升,建立了综治服务室的小区九成以上保持“零发案”。建设广覆盖的大调解体系,全区共有街道、社区调委会27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室13个,人民调解联合会4家,企业、物业调解小组69个。全区各类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数458件,成功调处457件,调解成功率99%。

多层次的群防群治组织是平安建设最可靠的保障。目前,盐田区共有巡防员、保(治)安员、网格员、楼栋长、平安志愿者等五支群防群治队伍10788人,占辖区总人口4.1%。盐田区还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着力培育扶持一批心理健康、矫治安帮、法律援助、纠纷调处类社会组织,不断弥补政府服务管理的短板。如在盐田港后方陆域交通秩序整治行动中,市拖车运输协会积极动员100家单位联合组建了“道路交通秩序疏导巡查工作队”,每晚分班轮流上路开展巡查和疏导工作,有效维护了后方陆域货柜车停放秩序。(欧阳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