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区图书馆“山川上的中国”系列讲座:尹昌龙详解李商隐

发布时间:2017-04-18来源:深圳新闻网编辑:邓雪婷

李商隐的《锦瑟》为什么难解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盐田区图书馆“山川上的中国”系列讲座:尹昌龙详解李商隐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尹昌龙引用金代诗人、文学家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里的话说,《锦瑟》之所以难解,正在于它的歧义性,恰恰因为语词与意象本身。李商隐的诗可以称得上最早的“朦胧诗”,难懂,重情,却又最接近诗的本质。唯其难懂,所以千古读解;唯其重情,所以接续缘情一脉的传统。此情在,所以刻骨铭心,此心在,却又辗转千回,李商隐和他的诗因此成就永恒。

讲座结束后,尹昌龙回答了热心读者的提问。现场读者表示李商隐这位他们眼中的“熟悉的陌生人”从此不再陌生,他坎坷的一生让人唏嘘,他的诗却给了读者无尽的美的愉悦。

盐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体局局长)谢向东,宣传部副部长姚银泽,盐田区图书馆馆长尹丽棠,青年学者魏甫华出席并聆听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