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见证香港回归20年沧桑巨变

发布时间:2017-07-04来源:经济导报编辑:陈琳君

    深圳新闻网讯  1898年刻立的“光绪帝24年中英地界第×号”的界碑,将沙头角一分为二,东侧为华界沙头角,西侧为英(港)界沙头角,故名“中英街”。由于当时香港是中国唯一开放的窗口,因此中英街在改革开放之初,成为了享誉内地的“购物天堂”。

1997年,香港回归。自此,中英街成为中国“一国两制”的缩影,更是海内外观察人士了解中国、了解香港的重要窗口。

弹指20年,中英街“ 购物天堂”的光环虽已没落,但游人如织的盛景依旧,人们流连的不仅是商铺中五光十色的商品,更重要的是,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沧桑。

改革开放造就“购物天堂”

在香港回归20周年临近的日子,我们走进中英街,在与香港老字号员工及老板的交谈中,深刻感受到中英街20年来的沧桑与喜悦。改革开放初期,内地商品匮乏。与之相反,中英街丰富的免税商品吸引了大量内地游客前来购物,平均每天进关的游客数量最少有3、4万人,最多甚至达到10万人。

刚开始,人们来到中英街主要是购买布料、味精、香皂等生活用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转而购买进口电器、黄金首饰等物品。随着民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金银首饰逐渐成为婚嫁习俗、节日送礼的重要礼品。

敏锐的香港商人率先抓住这一商机,迅速将世界新潮金银手饰引进中英街,掀起了一股购买黄金的热潮,中英街因此被称为“黄金一条街”,最鼎盛时,华界的金铺多达47家。

曾经在香港著名的四大金行之一的谢瑞麟金铺工作的陈先生介绍,当时中英街的谢瑞麟金铺占地面积超过10 0 0平方米,员工有上百人,经营戒指、项链、耳环以及钻石十多种珠宝,有水波面、戒面、光面等多种款式。

金铺每日早上8 点开门,一到上午10点就开始排长龙,一日进店消费的人数最低几千,最旺时达上万人。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香港总店每天需要从新界边境运送100至2 0 0斤的黄金货源到中英街分店。朱信真透露,谢瑞麟金铺一天最低销售额达200多万元人民币,最高达500多万元。中英街的繁荣带动金融业的发展,一批金融机构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也纷纷入驻中英街。

现在已经运营了上百年的香港老字号“泰日台”百货老板、香港新界沙头角盛寮吓村村长李天送对记者表示,改革开放初期,“泰日台”百货的人流量非常大,窄小的店铺内总是挤满了内地的顾客。


1997—我们不再陌生

改革开放让占风气之先的“中英街”成就了“购物天堂”的辉煌,却未能在心理上彻底打开中英街界碑两头街坊之间陌生的心结。19 97年6月3 0日,香港回归前夜,整条街很安静。据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前馆长孙霄记录,7月1日清晨中英街的居民都起得格外早,就连许多平常看不见的老人都走出了家门。人们在中英街上组成庆祝回归的游行队伍,下午还在中英街“回归广场”举行了“中英街两边居民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

中英街的居民们普遍觉得,香港回归祖国,中英街会以另一种方式焕发光彩。特别是在沙头角人看来,1997年7月1日起,中英街那头不再是熟悉的他乡,曾经被割断的同根情,分隔两地的亲人们开始密切来往。每天去香港上班,也每天来中英街买菜或喝茶,两地的小孩许多在同一个学校读书,在他们心中,早已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泾渭分明的界限,这种生活的常态让他们更心安。

香港回归的2 0年里,也是中英街两边“家门”和“心门”逐渐打开的20年。香港文化与内地文化交织在居民每顿饭、每口茶里,融合于每天傍晚古榕树下的谈天说地中。

华丽转身—深港创新走廊特色节点

香港回归令中英街摆脱两国管辖的困局,但同时也令它失去了香港窗口的功能,“购物天堂”的称号逐渐褪色。

曾经繁荣兴旺的中英街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单一的商业手段已经难以维系中英街当年黄金街的美名。中英街探索转型之路迫在眉睫——依托着良好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旅游这一概念逐渐浮出水面。古井、骑楼、界碑、博物馆......这些中英街的标志性建筑已成为吸引游客参观的历史文化据点。自历史文化发展目标确立以来,盐田区政府投资了5,000万元修葺建设骑楼、古塔公园、回归广场、浮雕墙等中英街十大景点。

随着深港合作进一步加深,深港两地民间对中英街商贸旅游价值的强烈共识和政府层面的积极意愿都为未来深港合作创新中英街发展模式提供了可行性和可能性。

现在,在2 015 年挂牌的中英街管理局的重新定位与综合治理下,中英街的商业又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不少市民对中英街未来发展再次燃起了希望。他们认为,中英街商业发展大有回温之势,重现当年的风采也指日可待。

“中英街不仅不能被时间的洪流冲走,还要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找准定位。”中英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他表示,中英街正寻求突破,加快转型步伐,取消通关证件工本费、网上预约平台这些都或将在年底实现。同时,该局鼓励企业招商引资,打造电子商务、体验式购物平台,实现联网商家免抽查等。在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未来实现“商业+文化+旅游”的新型发展道路,以期成为深港创新走廊上的特色节点。(记者 田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