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书院文化交流活动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男神来盐田 畅聊故宫修文物的那些事

发布时间:2017-08-07来源:深圳新闻网编辑:潘峰

 

 紫禁书院开展文化沙龙活动 传承与守望——对话故宫“文物医生”

像医生诊断病人那样诊断“生病”的文物

“文物保护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为制定科学的保护修复方案,需要像医生诊断病人那样诊断‘生病’的文物。” 活动中,宋纪蓉向现场观众讲述了“文物医院”的概念。

宋纪蓉表示,“文物医院”建设的基础是故宫博物院拥有的“传统文物修复技术”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结合起来的。这两者完美结合,其中之一就是表现在青铜器的拼接技术上。

“刚出土的青铜器,往往碎裂为许多形状不一的残片,将它还原为整器的过程,简直是一场智力的历险。”宋纪蓉举例说,曾今有一件河南考古出土的青铜器,完全碎片化了,因当地技术有限而送到故宫博物院里修复。故宫博物院按照传统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办法,首先利用X光照相技术,发现青铜器的底部有铭文,而这些铭文用肉眼无法看到,在修复过程中也绝不能伤害任何铭文。于是,修复师们制定了一个科学的修复方案:用计算机的三维视频扫描,文物中的每一个符号会在显示在计算机上,然后再结合肉眼与及师傅们的巧手,最终修复出来的整器极其精美。

宋纪蓉说,“大家在故宫博物馆看到的展览,如果没有‘文物医生’的保护修复,许多文物大多是‘面目全非’的。”

有了“文物医院”的基础,将如何构建其体系呢?宋纪蓉说,第一步就是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建立。为了保留文物的原始信息与人工干预后文物状态的改变而对文物原状与修复过程进行全面记载,相当于是给文物建立了一份详尽的“病历”。第二步是对文物病害的诊断。故宫博物院在修复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规范化”的表述方法,即建立图示标准。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份适合于院藏纸绢类文物的病害分类及图示准则,规定了院藏纸绢类文物的病害范围、基本术语及定义、病害分类和图示中的文本内容与格式、病害标识符号以及画面的基本概述、病害描述等。第三步,需要借助一些现代科学仪器,针对文物的病害进行科学会诊,目的是科学地确定修复方案。第四步,“文物医生”需要结合保护修复工艺开展科学研究,才能解决问题,实现技术进步。

“文物医院”在有了基础与科学化构建之后,还思考了文物的预防科学。其中包括了可能对文物造成影响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霉菌、虫害等,自然灾害——地震、洪水、暴雨、台风等,以及各种人为风险。

“目前文物医院有23个实验室、16个修复工作室,120多名医生。”宋纪蓉表示,“文物医院”将来会对外开放,所有观众可前往参观,医院中间设有一个很宽的长廊,两面是玻璃窗户,观众可以透过窗户看到“医生们”如何修复文物、如何检测,观众能身临其境感受文物医生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