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区常住人口22.65万,71%为非户籍人口;拥有世界集装箱吞吐量最大单港盐田港,后方陆域居住的货柜车司机超过3万;区内旅游景点大小梅沙、东部华侨城、中英街等年接待游客2000多万人次。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为盐田平安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挑战面前,盐田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平安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创新安全发展理念,努力化解平安建设深层次问题,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让盐田市民感受到更加真切的安全和幸福。
平安目标更高:从首善之区到“平安建设示范区”
从2003年到2011年,盐田区连续三次区党代会先后提出创建社会治安首善区、社会稳定首善区、公共安全首善区,对平安建设的理解“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体现了不断提高标准、主动自我加压的勇气和担当。
2016年,盐田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率先创建平安建设示范区,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率先在全市建成领域更广、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盐田。与之相配套,建立了“立一流标杆、走群众路线、推机制创新”的工作方法,将平安建设范围扩大到维稳、治安、安全生产、食药监管等8个方面,并首创了包含56项指标、总分100分的“盐田区创建平安建设示范区指标体系”(其中半数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提出到2020年平安建设达到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同时,将“平安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建立完善督察督办机制和同责共为责任体系,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同心共力推进平安创建的良好局面。
改革创新更实:“三化一体”警务改革保障社会治安
盐田区将改革创新作为深化平安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动力源泉,主动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在多项工作中探索出“盐田经验”。
扎实开展“三化一体”警务改革,以“大部制、大警种”为改革导向,聚焦防范和打击两大主业,扎实构建“巡逻专职化”“社区网格化”“打击专业化”的全新警务实战体系。近五年来,辖区110刑事警情、立案数、八类案件逐年下降,2016年达到建区最低水平,公安工作满意度和群众安全感保持全市第一。
创新推进司法系统改革,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建立以主审法官为核心,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分工合作的审判组织架构和工作模式,盐田区人民法院被确定为“全国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法院”。承担全市行政案件集中管辖职能,开通网上预约立案、电子送达,巡回审判等便民措施,获评全国改革试点项目。
积极创建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制定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和谐劳动关系新格局。2016年群体性劳资隐患提前化解率达80%以上,90%以上劳动争议通过调解方式化解,仲裁平均结案时间仅法定时限的40%,撤裁率保持“零纪录”,信访、监察、仲裁法定时限结案率100%。
整治力度更大:电信诈骗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达50%
近年来,盐田区坚守安全底线,全面抓好传统和非传统领域公共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公共安全指数始终名列前茅。
盐田区坚持重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严厉打击电信诈骗、黄赌毒、黑恶势力和盗抢犯罪,连续11年保持命案、绑架案、涉枪案“三必破”。在大力打击传统犯罪的同时,针对电信诈骗等网络新型犯罪,盐田区组建反电信诈骗“蓝马甲”宣传队,今年上半年,成功破获一批电信诈骗案件,逮捕29人,110诈骗刑事、治安警情225起,同比大幅度下降46%。系统整治公共领域安全隐患,强力推进“拉网排雷”及安全生产十二大专项整治等行动,系统排查整治消防安全、港口安全、旅游安全、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安全隐患。
对于重点区域,盐田区持续开展综合治理,强力实施盐田街道片区三年综合提升行动,片区交通治理、港城协调、市容整治、景观提升等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开展大梅沙旅游综合治理,探索推出大梅沙海滨公园“免费预约入园”管理模式,大梅沙节假日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沙滩老鼠”基本绝迹,治安和刑事案情同比下降50%。
防控基础更牢:每平方公里高清监控镜头达150个
2013年-2016年,盐田区公安安全投入逐年加大,分别达3.56亿元、3.68亿元、4.02亿元、5.06亿元,不断夯实辖区安全根基。
盐田区高标准建设“雪亮工程”,计划累计投入2.3亿元用于视频监控建设,年底全区一类高清镜头将超过3000个,建成区每平方公里达到150个,覆盖率位居全市各区之首。
坚持“连点成片、积小安为大安”,盐田探索以社区组织综治服务室为代表的三级平安创建,完善“小区-社区-街道”三级平安创建格局。上半年盐田124个物业小区中,近九成实现零发案;今年,盐田新建或巩固安全文明小区、社区、街道共12个,安全文明创建覆盖率达到100%。
为提升安全应急能力,盐田区共建成微型消防站239个、应急消防点147个,实现了消防应急站点全覆盖,形成了以应急站为核心、应急点为触角,覆盖全区、环环相扣、首尾相连的火灾防控网。在“三小”场所,创新推广“安全一点通”,将全区4729家“三小”场所全部录入系统,对其安全巡查工作进行实时动态监管。
社会参与更多:社会组织助力后方陆域交通整治
平安建设,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盐田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同时发挥民意畅达机制的作用,以居委会为单位,设立23个民意表达工作室,年均解决居民各类诉求700宗以上,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95%以上。
全面推广社区组织综治服务室,全区近60%物业小区建立了综治服务室,小区管事率大幅度上升,建立了综治服务室的小区九成以上保持“零发案”。建设广覆盖的大调解体系,全区共有街道、社区调委会27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室13个,人民调解联合会4家,企业、物业调解小组69个。全区各类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数458件,成功调处457件,调解成功率99%。
多层次的群防群治组织是平安建设最可靠的保障。目前,盐田区共有巡防员、保(治)安员、网格员、楼栋长、平安志愿者等五支群防群治队伍10788人,占辖区总人口4.1%。盐田区还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着力培育扶持一批心理健康、矫治安帮、法律援助、纠纷调处类社会组织,不断弥补政府服务管理的短板。如在盐田港后方陆域交通秩序整治行动中,市拖车运输协会积极动员100家单位联合组建了“道路交通秩序疏导巡查工作队”,每晚分班轮流上路开展巡查和疏导工作,有效维护了后方陆域货柜车停放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