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后的盐田河焕发新生。 深圳特区报记者 丁庆林摄(资料图片)
深圳新闻网讯 夏日傍晚,余晖未尽。盐田河畔的滨河公园里,飘荡起悠扬的乐章。东海和明珠两支社区乐队的音乐爱好者们,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天堂。绿树繁花间,盐田河在闹市里静静流淌,清澈的水流、优美的风光让周边居民流连忘返。
时间拨转到十年前,盐田河还只是一条水体黑臭的劣V类河流。去年,盐田河水质多次达到Ⅱ类标准,多年来一直是全市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2014年,盐田区饮用水源、地表水、近岸海域等各类环境要素达标率是100%,为全市最佳。
众所周知,城市水环境的治理,要兼顾生态、产业和人居的和谐,是城市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从昔日的臭水河,到如今风光旖旎、民生休闲的幸福河,盐田河蝶变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盐田治水十年的坚持、智慧和理念。
治水贵在坚持:
盐田河整治十年投入超亿元
“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水环境的治理尤其不能指望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要坚持投入和建设,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襟和见识。”盐田区副区长王守睿告诉记者,盐田区以生态立区,历届区委区政府均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治水提质工作上始终全力支持,不吝投入。
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从2005年到2015年,盐田区先后实施了7项较大的水环境提升工程,累计投入超过1.5亿元,对全区河道水域开展污水治理、河道清淤、防洪改造、景观改造和河道修复。
单单一条盐田河,先后就开展过两次大规模的综合整治,整治投入超过1亿元。盐田区区长杜玲还亲自担任盐田河的“河长”。如今,盐田河河道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盐田河日污水截排量达1.9万吨以上,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中上游达Ⅱ类标准、下游Ⅳ大类水标准,早已不再是居民避而远之的臭水河了。“有些河段在涨潮的时候,常能看到鱼儿自在遨游,引来一些人下河摸鱼。”家住盐田河附近的七旬老伯叶程明说。
对于水环境治理来说,由于历史欠账的存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整治的渐进性和反复性体现得特别突出。位于盐田河入海口处的避风塘内塘曾经脏臭远近闻名,先后历经数次清淤整治工程,收效均不明显。
最终在2013年底内塘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竣工后,片区污水得到了集中收纳,避风塘才终于重现一池清水。
“如果不是长期以来坚持下大力气,不断更新思路开展整治,避风塘或许现在仍然是一个人人嫌弃的臭水塘。”盐田区环保水务局局长林惠祥说。
在获评“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区”的基础上,2013年,盐田成功跻身“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区”,是华南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县级行政区。这些荣誉的获得,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去年,盐田区投资1403万元开展水毁修复工程、防洪设施改造和三防隐患除险工程,提升水患预防能力。盐田河修复提升二期工程和盐田后方山海通廊工程也将于今明两年陆续开工,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以全面改善盐田河的水质和景观。盐田区对水环境治理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治水必抓源头:
生活污水收集率达97%领先全市
全长6.4公里的盐田河沿岸,聚集着盐田区大约一半的常住人口,分布着大量物流运输企业,对水域生态的稳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盐田河两岸遍布工业区和港口堆场,人口众多,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一度直排进河。”林惠祥说,“改变盐田河黑臭面貌的根本措施,就是截污。”
据了解,在2006年完工的盐田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盐田区在河流两岸埋设了10公里长的截污管道,将污水统一收集到盐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净化处理。随后,又设计了一条从盐田河东岸至23号泵站的污水管道,用于收纳海鲜街及避风塘周边社区的污水。在经历几轮管网建设后,污水直排入河的现象几近绝迹。
盐田河水质提升之后,2013年,盐田区在河流两岸打造了一条全新的亲水生态长廊。如今,盐田河畔建成了上下游贯通长3.5公里的滨河公园,人行廊道全线贯通,同时增加了约1000平方米岸边休闲活动用地面积,周边居民的生活幸福度直线上升。
水环境治理的治本之策,就在于正本清源,实现彻底的雨污分流,从源头遏制污染。盐田河的华丽变迁就是最好的证明。2010年,自全市实施新一轮排水管网清源行动工作以来,盐田区率先利用国家节能减排奖励资金,大力推进小区排水管网改造。据统计,目前,共累计创建排水达标小区402个,占已确认排水小区个数超过65%,面积覆盖率超过55%,全区生活污水收集率达97%,均全面领先全市各区。
为何盐田区能够高水平地推进雨污分流工作?“我们通过委托第三方监管的方式,加强排水许可审批,同时与特许经营企业开展联合执法,打击非法排水行为。对于在复查中发现的存在重新混流情况的小区,严格督促整改。”盐田区环保水务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研究“以奖代罚”的管理手段,以鼓励群众参与排水管理监督。
此外,为了加强水环境源头保护,盐田区还对全区的水库全面实行封闭式围网管理,严格登记出入人员,建立定时巡查制度,推进水源地保护林建设。同时,近年来,出于防汛安全考虑,盐田区对辖区内各大水库逐年实施了除险加固工程。
治水重在管理:
管养分离,河道管理水平逐年提升
没有一个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治水很难取得实效。为了提高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系统性,盐田区不断理顺管理机制,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水务管理体系。“区环保水务局作为水务主管部门统筹协调‘治水提质’,街道办环水科协助落实各项基层工作,社区工作站负责巡查监督,大家通力合作,联系畅通,事情才办得成。”王守睿说。
针对偷排泥浆、污水等污染水域的违法行为,盐田区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上下齐心,加强巡控,严厉打击。据介绍,盐田区全面开展建筑工地泥浆源普查,对在建工地的污水排水情况进行排查,成立巡查组严密监控盐田河和沙头角航母附近海域等重点区域,确保偷排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处理。
在治水管理手段上,盐田区敢于尝试和创新,不断探索先进的管理方式。在盐田河和沙头角河两条主要河流完成整治之后,盐田采取“管养分离”的模式,每年投入资金委托专养护单位对河道水域范围、绿化带、附属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实现了由原来的以防洪为重点逐步向防洪与景观并重的重心转移,河道管理水平逐年提升。
2013年,盐田区斥资1400多万建设了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在辖区设置实时在线监测点,对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控。这为水环境的养护和监管提供了快速直观的数字化手段。据介绍,盐田区在双拥公园和盐港中学设置了两个水质监测点,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监测系统随时掌握盐田河水质数据,为河流治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
水生态的持续改善,未来更将得益于临河产业大规模的转型升级。去年,为了响应发展湾区经济、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战略,盐田区提出了大力发展“一港一带一区一城”的目标,其中的“一带”指的就是构建盐田河临港现代服务业产业带。
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随着流域内物流业逐步走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盐田河会更加从容地面对不断减少的环境压力。或许在不久之后,产业梦想的点亮,将创造出一条带来更多生态和经济福利的全新盐田河。(记者 第五燕燕 通讯员 欧阳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