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智能化垃圾分类收集覆盖228个小区 覆盖率达100%

发布时间:2017-12-13来源:晶报编辑:陈蓉

    深圳新闻网讯 垃圾减量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近年来盐田区锲而不舍地做好垃圾减量分类工作这篇小文章,通过不断创新、敢闯敢试,形成了符合辖区实际的垃圾减量分类和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盐田模式”,这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是高度契合的。

    特别是今年以来,盐田区积极探索垃圾“九分类”精细化分类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率先在全区228个物业小区(城中村)全部实现智能化分类收集,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区智能化分类收集覆盖率达100%,实现率先创建“垃圾减量分类智能化分类收集全覆盖先行示范区”的年度工作目标。同时,在全市率先建设垃圾减量分类全覆盖智能化监管模式,所有涉及的人员、设施、设备、车辆等通过技术手段实施全过程监控、记录、预警及动态监管,实现对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理全链条智能化监管。

智能化分类收集

实现100%全覆盖

“截至2017年10月底,辖区已开展智能化垃圾减量分类小区(城中村)共228个(今年新增185个),智能化分类收集覆盖率达100%。居住着489户的盐田区上东湾小区,在未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前,日均产生生活垃圾约1750公斤,开展智能化垃圾减量分类后,居民平均参与率已达60%,清运公司每天收运生活垃圾约1001公斤,垃圾减量约749公斤,小区垃圾减量率达42.8%……”

近日,记者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来到上东湾小区采访,在小区东侧围墙处的过道上,一台外观精美、分类科学、智能化的垃圾分类设备备受瞩目。这台设备最前端是一个称重台和二维码扫描区域,顶端还装有摄像头。不时有小区居民提着一袋袋垃圾出来,放在称重台上,扫描用户卡上的二维码,机器实现自动称重,最后投放垃圾。记者观察到,在资源回收站的显示屏下方,贴着厨余垃圾分类登记投放的操作步骤说明。这些操作步骤一目了然,在智能化的设备的引导和协助下,居民可一站式完成垃圾投放,同时可当即收到自己分类投放垃圾的数据信息和积分信息。

“这台智能化分类设备功能比较强大,比如一些居民看到垃圾桶装满了还在往里倒垃圾或者乱倒垃圾等,系统都会报警,信号会实时传输到监控后台。”盐田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智能化的垃圾分类设备采用厨余、玻璃、塑料、织物、金属、灯管、电池、药品、纸类9分类,使居民参与分类投放时一目了然;现场智能设备有自动称重、自动统计居民投放次数、自动登记居民投放物品品类、居民分类投放时间功能;自动采集并生成全部数据;智能设备现场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系统平台,监管人员可随时上网查询当天数据信息。这样一来,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由人工定时登记管理转变为全天候监控记录的智能化分类管理模式。居民通过登录、计重、积分的形式投放垃圾,采集的数据不仅成为居民兑换奖品的依据,还能推动形成大数据平台,可为源头分类、中端收运、后端处理提供数字、图像化的大数据支持。


 

市民参与垃圾减量分类

可获“积分+碳币”双激励

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做得好不好,居民是否积极参与至关重要。在智能化分类收集全覆盖工作全面铺开的同时,盐田区采取多种方式,引导激励物业小区、市民支持垃圾分类工作。

今年,盐田区采取专业公司主导、物业公司辅助、志愿者参与的方式,每周六开展“资源回收日”活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统一收集和回收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居民可凭废电池、废织物、玻璃瓶等兑换抽纸、毛巾、香皂等家庭生活物品。同时,为了鼓励更多市民养成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盐田还创造性地将垃圾减量分类纳入“碳币”体系中,对参与垃圾分类的市民采取“积分+碳币”的双重激励模式。目前,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后台已和盐田区碳币平台实现数据上的无缝对接,市民每分类投放一次垃圾,便可同时获得若干积分和碳币。其中,累积的积分可按月兑换洗洁精、洗手液、垃圾袋、卫生纸等日常生活用品,碳币可兑换成手机流量、手机话费、景区打折券及购书券等优惠。

“已有约40个小区居民的垃圾减量分类参与率超过50%,部分小区参与率超过60%。”记者从盐田区城管局了解到,通过大规模铺设智能回收站,同时辅以奖励措施,逐步培养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改变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混淆投放的习惯。同时,通过近几年的大力推广和宣传教育,很多居民实现了“要我垃圾分类”到“我要垃圾分类”的转变,并且渐渐地形成了一种习惯。

强化垃圾减量分类

全链条智能化监管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分类运输、末端分类处理等多个环节。完成垃圾分类只是第一步,分类的目的是把资源再回收利用。如何避免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中出现“前端分类,后端大杂烩”的被动局面呢?盐田区除着眼于全流程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废旧织物、玻璃等低值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等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外,最重要的是在全市率先建设垃圾减量分类全覆盖智能化监管模式,提升了中端分类收集的成效。

“每台垃圾收运车都安装了GPS,车偏离正常的行驶路线或者超过规定的工作时间,GPS都会报警。”区城管局垃圾减量分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所有涉及垃圾分类全链条的人员、设施、设备、车辆等赋予数字信息,都采用视频摄像、RFID射频识别、GPS定位、4G无线传输、GIS地理信息系统及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施全过程监控、记录、预警、数据统计查询以及动态监管,实现对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理全链条智能化监管,同时聘请第三方监管单位联合各街道办、特许经营公司等定期开展打击非法收运处理餐厨垃圾和“地沟油”行为以及“百日行动”、“海鲜街专项整治”等餐厨专项整治行动,真正实现辖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人机监管相结合。

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垃圾前端分类不够精准的问题,盐田区在全区18所垃圾转运站配备了分类设施设备,实施二次回收织物、玻璃、纸张、有害、大件等垃圾分类。为防止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进入中转站,各转运站还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同时,强制要求全区所有参与分类收运车辆安装GPS定位并纳入区过磅系统,收运的分类垃圾统一运至区循环基地,过磅登记后暂存在各自指定地点,通过初步分拣后,交由专业公司进行资源化利用,避免回流至生活垃圾焚烧系统。

城区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在垃圾减量分类的末端处理环节,盐田区选择辖区产生量较大的餐厨垃圾作为突破口,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采用一体化运营模式开展辖区餐厨废弃物源头预处理、环保收运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真正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提升垃圾终端资源化利用效率。

今年以来,在各街道办、各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盐田区已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合同725家,签订率达96.1%,同时将辖区农贸市场、部分超市、沿街水果门店的果蔬垃圾一并纳入餐厨垃圾收运系统。截至10月底,盐田区日处理餐厨垃圾固形物约60吨,油污水约10吨。除“社会化分类”回收各类高值可回收物外,盐田区委托外包的“专业化分类”日均回收餐厨、废旧家具、园林绿化、玻璃、有害等各类垃圾约达70多吨,辖区其他生活垃圾全部进入垃圾中转站压缩脱水后,剩余约220吨运往盐田垃圾焚烧发电厂无害化处理,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为进一步提升盐田区餐厨垃圾处理能力,盐田区还积极探索重新选址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园项目,项目设计日平均处理餐厨垃圾(含地沟油)为200吨,建成投产后可彻底处理盐田区产生的餐厨垃圾(含地沟油)。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土地规划调整、选址审批、设计招标等前期工作,正在开展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工程招标等工作,力争尽快全部建成投入运营。(来源:晶报 记者 蓝军 冯宇飞/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