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四个全覆盖" 盐田“三化一体”探路垃圾减量分类

发布时间:2018-12-24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陈琳君

发力前端分类:

配备督导员与指导员进行桶边指导

居民生活垃圾,是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中难点的难点。在盐田,像“蓝郡西堤、中英街壹号”等条件较好的小区,目前居民垃圾减量分类参与率长期保持在85%左右。能够实现物业小区分类投放全覆盖,盐田靠的什么?

“我们通过督导与激励相结合的手段,大力引导居民自觉参与、源头分类,家庭分拣、精确投放。”盐田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不只是物理分拣,更指向生产生活观念的变迁,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绝不能有丝毫松懈。

为推进垃圾前端分类投放,近年来,盐田区坚持定期入户指导,组织运营公司、小区物业和居委会、志愿者、义工等进小区、访住户,开展“蒲公英计划”和“资源回收日”等系列宣教活动,激发居民责任意识;坚持桶边督导,按照物业小区数量,以1∶1的比例聘用督导员、5∶1的比例配备指导员,每天早晚居民垃圾投放“高峰时段”,在设备旁指导分类;同时适当激励引导,对参与分类的民众赠送“碳币”和小礼物,提高垃圾减量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

小小的垃圾分类,推动着生态文明理念在盐田的深入人心。“一开始,大家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小区里的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但是在我们这些社工、志愿者坚持每周六开展资源回收日活动,向大家传播绿色低碳的理念,通过宣传倡导,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垃圾分类投放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入到我们的行列。”鹏湾社区的“文明达人”徐贤说,像垃圾分类投放这样的生态文明行为,其实正在成为盐田社会的独特风尚。

盯紧中端收运:

不同分类垃圾实行专车专运

在一些地区,由于收运体系的缺陷,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极易出现“前端分类,后端大杂烩”的被动局面,从而大幅消减居民参与减量分类的热情。为避免这一现象,盐田区着眼于垃圾收运处理全流程管理,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

盐田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该区充分发挥环卫、绿化等外包服务企业作用,委托外包服务公司负责全区大件垃圾拆解收运工作,深度回收利用废旧织物、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实施餐厨垃圾、年花年桔、园林绿化垃圾以及拆解后的大件垃圾等一体化回收,有害垃圾交市城管局统一无害化处理,有效提高了辖区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按照服务协议,运营企业分别对各物业小区统一配置了带智能称重与数据统计的分类桶,以及不同运输功能的车辆,对不同分类垃圾进行专车专运,有效避免了“先分后混”而造成“二次污染”,杜绝了分类好的垃圾最后还是“大呼隆”处理的现象。

据了解,盐田区在全区18所垃圾转运站配备了分类设施设备,二次回收织物、玻璃、纸张、有害、大件等可分类生活垃圾。为防止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进入中转站,各转运站还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同时,强制要求全区所有参与分类收运车辆安装GPS定位并纳入区过磅系统,收运的分类垃圾统一运至区循环基地,过磅登记后暂存在各自指定定点,通过初步分拣后,交由专业公司进行资源化利用,避免回流至生活垃圾焚烧系统。

创新后端处理:

建立集中处理的资源化利用环境园

后端处理能力的建设,决定了垃圾减量分类能否可持续地进行下去。盐田区坚持后端处理与前端分类同步推进,从系统能力上避免分类沦为无用功。目前,盐田区的分类垃圾处理集中在循环基地进行,包括餐厨垃圾油水分离、废旧家具拆解、绿化垃圾粉碎、小型化垃圾就地处理等,基本实现分类垃圾资源化利用,有毒有害垃圾则全部由专业公司运走做无害化处理。

据了解,在试点之初,盐田区选取了产出量较大、油水含量高的餐厨垃圾作为垃圾处理的突破口。通过引入第三方企业,创新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建立了遍布全区的前端分区处理站,垃圾减量成效明显。

但随着生活垃圾特别是餐厨垃圾的日益增长,前端分区模式逐渐难以满足处理需要。集中处理仍然是提升处理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盐田区委、区政府果断决策,重新规划建设一座占地面积4868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日处理能力最高达到200吨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环境园,确保全区生活垃圾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实现垃圾分类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盐田区还可整合环境园、环卫基地及盐田发电厂等资源,打造具有盐田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供市民参观,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盐田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境园”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提升全区餐厨垃圾、大件垃圾、绿化垃圾、其他垃圾等13类分类垃圾的末端处理能力。一是进一步优化餐厨垃圾处理工艺,合理利用餐厨固形物发酵制作动物饲料或肥料,机械分离油水制作生物柴油粗油,其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密闭收集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二是升级改造小型化垃圾就地处理设备,探索利用高温裂解工艺专门处理环境园内分拣、拆解出来的其他垃圾,形成进入园区的所有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全覆盖,实现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