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四个全覆盖" 盐田“三化一体”探路垃圾减量分类

发布时间:2018-12-24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陈琳君

全程智能监管:

开发“互联网+”大数据监管平台

不留漏洞的监管体系,是垃圾分类处理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盐田区引进第三方监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研发了“互联网+分类回收”大数据监管平台和手机APP监管平台,构建了全过程、全链条智能化监管系统。

据介绍,这一监管系统能够对生活垃圾的前端分类、中端收运和末端处理整个链条进行全过程、全天候、可移动监控。系统包括了基础资料管理、前端收运台账、后端地磅计量等11大功能,在手机APP上还能随时随地查看相关数据、接收预警和监管信息,提高了垃圾分类数质量情况变化的透明度和可控性,做到一切尽在掌握。

“在我们的前端分类设备上有称重统计系统,处理基地安装有过磅计量系统,检验二者统计数据是否相符。垃圾收运车辆上安装有定位系统,迎来规范收运路线。有没有弄虚作假一目了然,杜绝了垃圾非法外运问题发生。”盐田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数据说话

垃圾减量分类“盐田模式”为什么是可持续的?

作为城市管理中的一个世界级难题,垃圾减量分类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缺乏可持续性。“短期内的舆论宣传和财政投入也许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解决方案作为支撑,垃圾减量分类很容易陷入各方冷热不均的局面。最终好不容易形成的分类习惯迅速回潮反弹,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盐田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盐田的垃圾减量分类,必须要算清社会效益和政府投入两笔大账,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

实施垃圾减量分类6年以来,盐田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有成效、有价值的。

社会效益账:

生活垃圾减量31.8%,100%实现无害化处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实施垃圾减量分类,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不仅有助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全面推进,更为辖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减量化回收逐年增多。在人口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盐田区垃圾焚烧处理量长期保持平稳态势。2011年,盐田区年产生活垃圾7.2万吨,没有分类,全部焚烧处理。2017年,盐田区焚烧处理垃圾量仅小幅微增至7.7万吨、分类回收利用达2.52万吨(“拾荒者”等社会回收者回收的金属、塑料和纸皮等高值可回收物未做统计),减量率24.4%;2018年上半年,垃圾分类回收量明显上升,减量率达到31.8%。

——资源化利用范围扩大。2017年,盐田区分类回收处理的2.52万吨低价值生活垃圾中,拆解大件废旧家具1715.744吨、破碎园林绿化垃圾937.3吨,回收废弃玻璃2091.98吨、废旧织物157.532吨、年花年桔258吨,餐厨垃圾1715.744吨经压榨脱水制成生物柴油“毛油”和饲料添加剂。这些低值回收物,均由中标的专业公司回收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

——无害化处理品质提升。生活垃圾中占比最大、对人居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也最大的主要还是易腐垃圾(即餐厨、厨余和果蔬等湿垃圾),这也是盐田区减量分类的重要内容。2017年,全区日均回收处理餐厨垃圾约65吨,减少了“地沟油”“潲水猪”的产生;日均焚烧其他垃圾220吨,均经压缩脱水处理(脱水率约7%);全年回收并交由有资质的企业处理有害垃圾为31.84吨,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