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

从臭水河到幸福河的蝶变 盐田区治水十年打造美好宜居水环境

发布时间:2018-05-14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邓雪婷

治水必抓源头:

生活污水收集率达97%领先全市

全长6.4公里的盐田河沿岸,聚集着盐田区大约一半的常住人口,分布着大量物流运输企业,对水域生态的稳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盐田河两岸遍布工业区和港口堆场,人口众多,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一度直排进河。”林惠祥说,“改变盐田河黑臭面貌的根本措施,就是截污。”

据了解,在2006年完工的盐田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盐田区在河流两岸埋设了10公里长的截污管道,将污水统一收集到盐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净化处理。随后,又设计了一条从盐田河东岸至23号泵站的污水管道,用于收纳海鲜街及避风塘周边社区的污水。在经历几轮管网建设后,污水直排入河的现象几近绝迹。

盐田河水质提升之后,2013年,盐田区在河流两岸打造了一条全新的亲水生态长廊。如今,盐田河畔建成了上下游贯通长3.5公里的滨河公园,人行廊道全线贯通,同时增加了约1000平方米岸边休闲活动用地面积,周边居民的生活幸福度直线上升。

水环境治理的治本之策,就在于正本清源,实现彻底的雨污分流,从源头遏制污染。盐田河的华丽变迁就是最好的证明。2010年,自全市实施新一轮排水管网清源行动工作以来,盐田区率先利用国家节能减排奖励资金,大力推进小区排水管网改造。据统计,目前,共累计创建排水达标小区402个,占已确认排水小区个数超过65%,面积覆盖率超过55%,全区生活污水收集率达97%,均全面领先全市各区。

为何盐田区能够高水平地推进雨污分流工作?“我们通过委托第三方监管的方式,加强排水许可审批,同时与特许经营企业开展联合执法,打击非法排水行为。对于在复查中发现的存在重新混流情况的小区,严格督促整改。”盐田区环保水务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研究“以奖代罚”的管理手段,以鼓励群众参与排水管理监督。

此外,为了加强水环境源头保护,盐田区还对全区的水库全面实行封闭式围网管理,严格登记出入人员,建立定时巡查制度,推进水源地保护林建设。同时,近年来,出于防汛安全考虑,盐田区对辖区内各大水库逐年实施了除险加固工程。

治水重在管理:

管养分离,河道管理水平逐年提升

没有一个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治水很难取得实效。为了提高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系统性,盐田区不断理顺管理机制,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水务管理体系。“区环保水务局作为水务主管部门统筹协调‘治水提质’,街道办环水科协助落实各项基层工作,社区工作站负责巡查监督,大家通力合作,联系畅通,事情才办得成。”王守睿说。

针对偷排泥浆、污水等污染水域的违法行为,盐田区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上下齐心,加强巡控,严厉打击。据介绍,盐田区全面开展建筑工地泥浆源普查,对在建工地的污水排水情况进行排查,成立巡查组严密监控盐田河和沙头角航母附近海域等重点区域,确保偷排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处理。

在治水管理手段上,盐田区敢于尝试和创新,不断探索先进的管理方式。在盐田河和沙头角河两条主要河流完成整治之后,盐田采取“管养分离”的模式,每年投入资金委托专养护单位对河道水域范围、绿化带、附属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实现了由原来的以防洪为重点逐步向防洪与景观并重的重心转移,河道管理水平逐年提升。

2013年,盐田区斥资1400多万建设了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在辖区设置实时在线监测点,对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控。这为水环境的养护和监管提供了快速直观的数字化手段。据介绍,盐田区在双拥公园和盐港中学设置了两个水质监测点,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监测系统随时掌握盐田河水质数据,为河流治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

水生态的持续改善,未来更将得益于临河产业大规模的转型升级。去年,为了响应发展湾区经济、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战略,盐田区提出了大力发展“一港一带一区一城”的目标,其中的“一带”指的就是构建盐田河临港现代服务业产业带。

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随着流域内物流业逐步走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盐田河会更加从容地面对不断减少的环境压力。或许在不久之后,产业梦想的点亮,将创造出一条带来更多生态和经济福利的全新盐田河。(记者 第五燕燕 通讯员 欧阳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