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凤凰涅槃待振翅 打造大海港·临港创新生态城

发布时间:2017-12-19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邓雪婷

深圳新闻网讯 盐田港后方,一个全新的临港产业带、创新生态城,已经跃然纸上,有望在8到10年里成为港城协调发展的新标杆。

盐田区重点区域办负责人说,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地处深圳东部湾区,位于盐田港后方核心腹地,南邻盐田港,北至梧桐山,东西分别以盐排高速、平盐铁路为界,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

路网密集、轨网覆盖、客货分离的城市交通体系。
 

全新规划值得期待。2015年,盐田区政府提出在盐田港后方陆域全域打造盐田河临港产业带的构想,力图用产业升级带动城市升级,以港兴城、以城促港;2017年4月,经过一年多时间谋划,盐田河临港产业带正式成为全市第17个重点发展区域;2017年9月,盐田河临港产业带产业、空间、市政、海绵城市规划均已编制完成。

目前,盐田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未来5年,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将紧握“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大海港资源禀赋,先期投入782亿元资金,力推100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用8到10年时间,把盐田河临港产业带打造成为港城协调、产业领先、开放创新、绿色低碳的临港创新生态城。

★兴产业:

“2+1”临港产业体系匹配世界级大海港

现状:港口物流业发展规模集聚明显,但停留在仓储运输等基础物流层面,产业高端价值链缺失,无法支撑港口成为供应链管理核心枢纽;龙头企业创新活力十足,但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动力不足,创新产业缺乏集聚,企业总体创新动力不足;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对于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升级发展,无法在信息、金融、法律等服务功能方面给予有力支撑;未能充分将“一港三区”(“一港”即盐田港,“三区”即综合保税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区位、政策优势转换为产业发展优势,对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人才吸引力不足,相比自贸区等制度创新领先区域存在较大制度创新进步空间。

建成后: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将形成以“现代物流业”和“创新型产业”为基础,“配套服务业”为支撑,具有竞争力的“2+1”临港产业体系;区域整体营商环境良好,政策环境一流、产业配套齐全、创新氛围浓厚,对优秀企业和人才具备很强吸引力,产业和城市发展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作为以盐田港为核心的供应链大枢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严格遵循产业导向目录和项目引入标准,形成匹配世界级大港的“2+1”临港产业核心圈层,助力盐田港升级成为具备现代供应链管理中心能量级的第四代超级大港。其中,提升港口全球供应链层级和资源配置能力的现代物流产业圈层,以发展供应链管理和金融、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等产业为主;叠加临港创新要素,激发港口产业活力的创新产业圈层,以发展港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生命健康、服务贸易和创新型总部经济为主;支撑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联动的服务产业圈层,以发展航运服务、商务服务、城市服务等配套服务产业为主。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等部门监管模式不断创新,通关环境进一步优化;盐田综保区成为推动全市保税区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区港联动、协同发展态势明显;自贸区政策得到进一步复制落实,初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各类新业态、新模式在开放创新的政策环境下有序规范地发展;区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投融资机构、行业协会、科研团体、专业中介等各类主体积极活跃,能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区域众创氛围浓厚,提供丰富多样的创新孵化载体,以及高效畅通的成果转化渠道。

具体推进措施:1、根据产业规划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细化具体发展业态,编制盐田河临港产业带产业导向目录;2、出台盐田河临港产业带产业扶持政策,强化对重点区域目标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3、成立盐田河临港产业带招商引资团队,按年编制产业带招商引资方案,专员负责、重点推介、精准招商;4、开展综保区大宗商品交易、消费品专业市场等一批产业项目前期策划研究,主动规划引导,力推项目落地;5、与港口积极合作,开展港口发展战略研究,协助盐田港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全球价值链构建;6、与海关、国检等部门签订《关于盐田综保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合作共建备忘录》,联合各方共促盐田综保区业态发展和模式创新;7、开展重点区域机制创新研究,从区域合作、产业创新、人才引进、产业配套、企业服务等方面寻求制度创新等。

重点推进项目:盐田港现代物流中心二期、腾邦海捣网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安科讯网络能源大厦、盐田港国际物流服务中心、8-07-01地块项目、8-07-02地块项目、8-19地块项目、8-18-01地块项目、8-06地块项目、盐田港普洛斯物流园区三四期、北山工业区配套宿舍等18个重点产业项目和产业配套项目,总投资约118亿元。

★优空间:

三大城市功能组团空间分离发展联动互为支撑

现状:高建成度城区,可用地紧缺且分布零散,权属情况复杂,短期内可供发展产业空间少,超四成产业发展空间需要通过城市更新途径获得;传统发展业态以仓储、堆场等低端物流业态为主,物流等产业用地开发强度很低,同时由于开发时间较早,多数已开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不足,未形成产业与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格局;部分用地未按规划功能开发建设,城中村、居住区、仓库堆场、拖车停车场糅杂分布,港城冲突问题突出。

建成后: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将形成由现代物流组团、创新产业组团、滨海综合服务组团构成的三大城市功能组团格局。不同组团承载的产业,在空间上互不干扰,在功能上互相支撑,在发展上不仅彼此互为助力,更与港口充分联动;盐田河串联着各功能组团,整体形成港产城协调发展态势。

一流的港口、一流的产业、一流的湾区。
 

以承载产业发展空间的城市为基础,形成一体布局的城市功能格局。其中,在明珠大道以西、永安北一街以北区域,充分依托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现状产业发展基础和便捷货运交通体系,布局现代物流组团;永安路以北、永安北一街以南、明珠道、北山道以东区域,借助旧村搬迁和产业更新契机,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形成规模集聚的创新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创新产业组团;永安路以南、明珠道以东、北山道以西区域,结合中心区位特点,充分利用河海汇集宝贵景观资源,重点发展配套服务,打造立足滨海、服务全球的滨海综合服务组团;同时,贯穿产业带的盐田河积极发挥着城市发展纽带的作用,永安北的“创智中心”、盐田路的“枢纽中心”、避风塘的“综合服务中心”,多点开花的发展引领中心沿河岸而兴,支撑起产业带错落有致的滨海天际线。

具体推进措施:1、开展盐田港后方陆域片区法定图则修编,推进规划成果法定化;2、推进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和城中村更新建设,提高用地开发强度,鼓励立体开发、复合利用;3、开展“创智中心”统筹更新单元深化研究,形成优质的创新产业集聚发展空间;4、加快全市最大整体搬迁项目——盐田三四村和西山吓村整体搬迁进度,为形成新的城市格局打下基础;5、推进墟镇填海建设,扩展城市和产业发展空间;6、推进片区密度分区等级合理提升,科学拓展城市向上发展空间等。

重点推进项目:金斗岭工业区更新项目、马留畲工业区更新项目、杨梅新村更新项目、洪安围更新项目、盐田四村工业区改造、富坤仓储物流园改造、南半岛仓储物流园改造、恒盛辉仓储物流园改造、翡翔仓库改造等共计15个更新项目(含填海项目)建设,总投资346亿元。

★扩通道:

港口集疏运体系复合多样高效便捷配套完备

现状:港口集疏运结构较为单一,大部分疏港交通依赖道路运输,海铁联运不足2%,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道路疏港体系不完善,交通量集中在部分道路,盐排高速承担了70%以上对外货运交通量,明珠道南段承担了60%以上内部货运交通量,通港效率不高,随着中港区扩容和东港区建设,疏港道路尤其是通达东港区的交通将面临更大压力;大量临时货柜车停车场散布在居民区,货柜车随意停放,影响城市环境和居民出行安全。

建成后: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将形成复合多样的港口集疏运体系,货运班列沿着全新双线运输的平盐铁路开往内陆港和欧洲大陆,货柜卡车通过“三纵两横”的疏港通道来往于港口和货源地之间,整体秩序井然、活力高效。

连廊、贯水、串园、环山的全覆盖绿地网络。

铁路运力提升,货运班次频繁,海铁联运比例提升至10%以上,将港口的物流链条延伸至内陆港和欧洲中心腹地,港口成为供应链资源聚集的核心节点;高速路和快速路网密度由1.15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1.9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疏港道路形成循环有序的“三纵两横”网络格局。南北纵向上,盐排高速、明珠道、龙盐快速三路并行,分别直达西、中、东港区,有效减少货柜车交叉绕行;东西横向上,盐坝高速和西禾路一南一北连接三条纵向疏港干道,提升纵向通道协同效率;疏港通道均承担合理比例货运交通量,其中坪盐通道和盐坝高速占28%、 龙盐快速占21%、盐排直接疏港占15%、明珠道疏港后汇盐排占36%,避免了因交通量集中导致的低效通行;交通组织间的衔接转换得到最大程度优化,疏港交通相较现状平均减少绕行1至2公里,减少途经信号灯约4个,提升效率约15%至25%;盐田港拖车综合服务中心运行顺畅,大部分货柜车实现了集中停放管理,疏港交通对城区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具体推进措施:1、推进平盐铁路复线建设和场站建设,提升铁路终端装卸能力,提高海铁联运比例;2、大力推进内陆港建设,加开内陆港与盐田港间的货运专列,推进港口腹地区域化;3、增加中欧班列数量,推动双线运输和路线延伸,打通港口至亚欧内陆的集装箱快运通道;4、加快推动重点疏港通道和设施建设,争取1-2年全面启动,5-7年基本形成完善的陆路疏港体系;5、大力推进国际分拨、中转业务,提升港口水水中转比例,减少道路疏港压力等。

重点推进项目:坪盐通道、龙盐快速、盐田港拖车综合服务中心(含西禾路)一二期、明珠道改造、盐港东立交、平盐铁路改造共计7个重点疏港交通项目建设,总投资158亿元。

★优路网:

城市交通体系外优内达轨网覆盖客货分离

现状:受旧村搬迁进度影响,存在断头路,路网不完善,微循环亟待优化;客货混行严重,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混杂,货柜车与生活区交织,相互干扰;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100%,但公共交通类型相对单一,缺少轨道交通,未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慢行交通体系。

建成后:盐田河临港产业带路网密集、轨网覆盖、客货分离、慢行发达,居民出行选择多样化,通过绿色低碳的公共交通网络,就可以轻松直达市中心城区、休闲景点区,以及机场、口岸、客车站等重要交通节点。

区域内实现零断头路,整体路网密度由7.67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10.12公里/平方公里以上,道路交通承载力有效提升;交通实现客货分离,生活集中区实行货柜车禁行管理,疏港交通与居民生活区空间全面剥离,生活集中区内零堆场、零货柜车;东西走向的轨道8号线连接城市中心区,南北走向的轨道18号线连接平湖、大空港,并与东部各区形成互联互通;轨道站点提高到5个以上,并包含1个轨道枢纽站点,轨道线网密度提升至1.2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站点10分钟覆盖率达到70%以上;北山道以东有客运枢纽、公交枢纽各1处,居民出行选择更多;围绕轨道站点、地标建筑、重点地块,形成地下通道+空中连廊+慢行绿道的立体交通体系。

具体推进举措:1、打通断头路,结合城市更新项目增设支路,加密路网,优化内部微循环;2、推动轨道8号线一、二期建设,优化产业带轨道站点布局;3、推动轨道18号线规划南延至产业带南侧区域,打通产业带北向通道;4、推进道路客货分离设计,根据疏港交通建设进度,陆续推进部分城市道路货柜车禁行管理;5、开展盐田河临港产业带交通承载力专项研究,为交通组织优化升级出谋划策;6、开展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和盐田路站地下空间详细规划研究,探索地下空间复合开发、综合利用等。

重点推进项目:轨道8号线一期、轨道8号线二期、轨道18号线、东海道南段工程、东部沿海高速MB匝道工程、永安北一街、北山道改造工程、石头围街贯通工程、东海七街市政工程、21-02地块市政配套工程、永安四街、盐田北综合车场等共计18个重点城市交通项目建设,总投资121亿元。

★强配套:

公共配套体系自给自足适度超前布局合理

现状:教育设施供给不足,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位缺口;文体设施基本满足配套要求,拥有独立文化活动中心,缺少街道级综合体育场馆;医疗卫生设施基本满足配套要求,有综合医院,但部分社康中心不符合配套建设要求;人才住房配套较少;供水、污水、燃气、雨水及防洪、电力、通信等市政配套存在不同程度管网不完善、设施供给不足、建设标准偏低的问题。

建成后:盐田河临港产业带文教卫体各项公共配套供给充足、布局合理,居民对教育、医疗、文化休闲等基本需求可以在片区内得到满足,产业带整体职住平衡、宜居宜业。

整个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含后方陆域西南片区)将有幼儿园17所,幼儿园供给达到49座/千人;独立小学5所、九年一贯制(小学部)3所,小学供给达到82座/千人;独立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初中部)3所,初中供给达到38座/千人,各阶段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标准均满足《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相关配套要求;文化活动室11处,社康中心8处,社区体育活动场地16处,综合体育活动中心1处(包含多个功能场馆);除了2处独立占地的人才保障住房外,马留畲、北山等工业区均配建有宿舍;供水保障率达到97%以上、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全面实现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率基本实现100%;燃气气化率100%、天然气管道气化率95%;管廊密度达到3.18 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内涝防治标准50年一遇,盐田河防洪标准50年一遇。

具体推进举措:1、制定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城市更新项目规划控制指引,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求;2、开展盐田河临港产业带信息通信专项规划研究工作,打造信息化智慧城区;3、开展盐田港水厂扩建用地专项研究,确保产业带用水需求;4、推进重点城市更新项目建设,鼓励高标准配建公共服务设施;5、开展07-06、07、08等地块详细规划研究,保障重点配套项目用地需求;6、推进多个市政设施用地招拍挂,推动规划配套项目尽早落地;7、开展盐田河临港产业带GIS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强化市政设施与地籍信息的综合管理。

重点推进项目:山海小学、永安幼儿园、永安小学、第七期保障房、第八期保障房、盐田街道综合体育馆、区域综合管廊建设工程、三库联通盐田港水厂原水管工程、旧墟镇片区排水工程等共计30个重点公共配套项目建设,总投资32亿元。

★美环境:

山海美城格局联山通海海绵示范绿色先锋

现状:坐拥山体环绕、面朝大海、一河中流的优越生态景观资源,但由于城中村和老旧住宅小区多,港城冲突等原因,城市整体风貌较差,景观环境建设水平低,无法匹配优越山海资源;盐田河水质良好、生态突出,但滨水空间营造不足,功能单一、岸线单调;片区整体缺少供居民休闲的公共绿地空间;城市形态缺乏整体统筹设计。

建成后: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将依托生态优势本底,塑造支撑产业发展、港城协调的国际一流滨海城区空间环境 ,形成联山通海、海绵示范、绿色先锋的山海美城格局,为民众带来多维、舒适的城市形态体验。

盐田河沿线形成河、湾、岛、湖多样化的滨水公共空间,提供6处独立占地的公共绿地,结合其它8处公共绿地、外围梧桐山体以及多层次开发的道路绿化通廊,形成全覆盖的公共绿地空间,百米见绿、一里见园;特色活动、文化体验沿着盐田河的两岸密集散布,有产业论坛也有民俗活动,有文化展览也有生态探险,有主题庆典也有美食盛宴,不同受众、不同体验;海绵生态示范领先,海绵建筑、海绵道路、海绵基底,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提升到70%以上,海绵理念植入片区每个角落;轨道站点周边高层集聚,滨水河岸周边视野开阔,形成富有韵律感的滨海天际线城市形态。

具体推进举措:1、以海绵理念营城,推进若干海绵示范项目建设,力争短期内对片区形成带动效益;2、开展盐田河景观综合提升详细设计研究,提升盐田河与城市的互动关系,打造城市景观地标;3、开展墟镇避风塘环境整治和综合利用详细规划研究,承袭文化记忆,打造滨海湾区景观;4、开展盐田河临港产业带慢行系统规划研究,打造与国际水准生态城相匹配的慢行交通体系。

重点推进项目:东港公园、烟墩山国际友好公园、盐田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园、盐田河景观整体提升工程、产业带滨河绿道及慢行系统提升工程、避风塘环境整体提升工程、盐田坳生态环保公园等共计12个重点环境提升项目建设,总投资7亿元。(张琰 吴德群/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