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08-11来源:深圳新闻网编辑:邓雪婷

六、2017年工作计划。

2017年,我区将继续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切实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断探索符合区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区。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重点,围绕深圳质量提升年总体要求,努力建设“美好城区”,全面推进在全国有引领作用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二)主要措施。

1、进一步强化重点环境问题整治。

一是着力改善城区声环境质量。严格施工及商业噪声管理,加大对违反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和查处力度,并将其纳入企业征信系统。二是大力推进扬尘污染源整治。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扬尘污染监控水平,在主要施工工地出口、起重机、料堆等易起尘的位置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实现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精准管理。提高城市道路保洁标准和机械化清扫率,重点加密泥头车运输线路及大型土石方工地周边市政道路的冲洗频次。三是继续实施大气提升行动。继续推动盐田港岸基船舶供电系统等码头船舶岸电设备建设,严格要求新、改、扩建工业涂装项目全部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四是全面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在现有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监测布点,加强点位设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同时提高在线监测系统通过有效性审核的比例,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为辖区环境质量预警预测提供坚实数据基础。

2、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一是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和生态功能区划。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生态保护格局,强化国土空间开发管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完成盐田河临港产业带“一轴两核三组团”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二是优化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格局。依托山体、水库、海岸带等自然区域,推进山海通廊等关键生态节点工程。加快推进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项目,开展重点区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和重大项目规划编制工作,优化生产空间格局。加快基础设施“硬件”配套和“软件”升级,坚持不懈、力度不减对盐田港后方陆域进行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宜居生活空间。三是科学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控制海洋开发强度,禁止新增入海直排口,减少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海洋资源综合评估,推进珊瑚礁等特殊生境生态保护。

3、进一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一是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加强对基本生态控制线的管理与执法,严格保护林地红线,完善森林防火应急体制。以“生态治河”为准绳,统筹推进防洪排涝、污染治理和生态景观建设。强化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源涵养林保护,积极推进裸露山体与边坡的整治复绿。以创建国际生态安全示范港为契机,强化外来物种入侵风险防控,保护辖区生物多样性。二是推进低碳生态城区建设。加强交通领域节能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和LNG拖车,推动轨道交通8号线建设,开展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及硬件更新升级,进一步完善绿色交通体系。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确保新建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三是开展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全面推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切实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扎实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垃圾密闭化收运工作,实现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保持垃圾焚烧处理量稳中有降。构建餐厨垃圾循环利用产业链,完善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全过程物联网监管体系。四是加强“海绵城区”建设。加快推动深圳抽水蓄能电站(盐田部分)建设,完善山洪截排、水库除险加固、排涝泵闸建设,提升盐田河、沙头角河防洪标准。全面整治地面坍塌隐患,升级“三防”视频监控系统,提升基础设施防汛抗灾能力、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4、进一步完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一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做大做强盐田国际创意港及一批创客创业基地,支持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精心组织全国双创活动周,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二是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严把环评审批关口,禁止具有重大生态环境风险的产业进入,引导传统企业逐步向节能环保、创意设计、旅游服务业、特色商贸业等产业转型。充分发挥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态,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加快推动黄金珠宝业由“盐田制造”向“盐田创造”转变。三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探索发展生命信息、精准医疗、健康管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加快形成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充分利用辖区海洋资源,开发高端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区与产业区、城区“三区融合”的国际滨海休闲生态旅游城区。

5、进一步营造开放共享生态文化氛围。

一是培育盐田特色生态文化。挖掘中英街等历史文化村落的内涵,结合梅沙街道国际化社区创建工作,融入本土历史建筑符号,努力打造国际化生态社区,推动盐田特色文化走向国际。二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学校环保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积极推进生态校园建设。实施生态体验教育,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国内一流的公众开放式教育示范基地,普及环保理念。利用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和网络、微信等新媒介,常态化开展特色亮点项目宣传,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三是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续深入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工作,完善绿色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采购和支持,倡导绿色消费,限制一次性消费品的销售和使用,鼓励使用环保包装材料,引导公众优先采购节能家电产品和节水器具,通过评选“环保达人”,树立绿色生活典范。

6、进一步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城市GEP与GD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建立城市GEP核算地方标准,实现模块化核算,深化城市GEP实践与运用。建立城市GEP评价体系,完善城市GEP核算信息发布制度,实现常态化跟踪评估。建立城市GEP与GDP双提升的项目库,将城市GEP具体指标分解成具体任务,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和生态文明考核体系。二是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体系。开展碳币系统二期研究,进一步完善碳币服务平台功能,深化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应用,健全碳币量化与激励体系,提高平台吸引力和活跃度,让以碳币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深入人心。三是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探索开展辖区环境容量核算,开展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构建大气、土地、水等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环境移动监测平台,探索构建区域承载力监测预警系统,形成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监测预警技术规程及标准规范。